1、
在社会潜规则里:
能被物化明明是好事,说明至少还有价值,有价值就还有合作的机会,有合作就有赢回来的希望。
最坏的其实是:不被看见啊。
2、
成年人之所以很难改变,是因为成年人更容易执着“我已经知道了”。
如果你学习新东西,随时都可能得否定过去的自己,随时都会发现自己其实很愚蠢,随时都可能感觉自己是一个井底之蛙。
如果你没办法承认自己其实是一个井底之蛙,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是人间清醒,你怎么可能改变或进步。
3、
越长大,越参与社会劳动,越能清楚政治课的含金量。
初中政治课有一章节专门讲合作与竞争。
什么是良性竞争,什么是恶性竞争,良性竞争如何促进携手进步。
书里当时举了各国科学家联手拿下人类DNA测序的例子,说各个国籍与实验室当时就是彼此“比赛”的关系,大家都不想输给其他组的进度,于是把人类DNA全序列测出时间提前了好几年。
意思是一味的合作也不可取,要适度引入良性竞争,激发大家共同进步。
现在到社会上的很多人不是这么想的,很多人在逃避竞争,且拿一些似是而非的鸡汤来振振有词:做自己就好啦,自我实现就好啦,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赛。
专注自我是根本,双赢合作和良性竞争是工具,这都哪儿跟哪儿呀!无非是拿那些绝对正确但逻辑混淆的语言当逃避的遮羞布。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越逃避处理社会关系,就会越被动,越狭隘,最后陷入独木难支的境地。
要开放,要包容,要合作,要竞争。
4、
状态不好的时候,每个人表现型不同。
有的人会心虚,明明没什么也要下意识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生怕露出莫须有的“马脚”。
像身边有些朋友明明做出过很好的成绩,却在低谷期不敢大方提及。
有的人会肉眼可见地变脆弱,茫然,不知所措,头脑就像陷入熔断机制一样完全瘫痪,变得“迟钝”,变得“傻傻的”。
有的人会释放攻击性,抓住细枝末节去放大和滑坡,用向外对抗来完成自我合理化。
无论哪种,都是合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只要能从中获得治愈,恢复工作机能,过程怎么粗糙都是没有关系的。
与其苛求过程完美,不如关注实际结果。
结果就是结算。
5、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没有时间运动。
觉得人只要抽出聊天的一部分时间、刷手机的一部分时间,任何一个空闲的时间段,5分钟10分钟都可以。
直到有一天,发现坚持运动的我,居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就是宁愿在那里趴着,也不想起来动一下。
终于明白了我之前明白不了的感觉。不能开始运动,并不是没有时间,也不一定是没有体力,而是没有心力。
理论上谁都知道,越是疲倦的时候,越应该抽出时间运动个十来分钟,但是因为脑力的疲惫,根本不想起来。
宁愿躺在那里看着时间哗啦啦的流走,也没办法募集自己的心力。
一是因为精力被干扰太多,始终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二是因为精力被耗散太多,所以得到的愉悦感很少;
又由于前面两个原因,很多事情又没有办法敲定做漂亮,心里的压力又没办法解决,更加没办法集中精神。
所以很多时候累,它不是具体的累,纯属精神上的累。这个时候如果想等到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状态再开始,那基本上就更加等不到了。
那要如何应对心力不够的情况呢?
①如果那阵子事很多,就紧闭嘴巴。
②事情来了,躲也没用,到时候一件就做一件,但是不期待一下把它搞定,因为每一种期待又是一种消耗。
③做最具体的事,哪怕是微调。
④如果想运动,就不要用零散时间运动。对自己说,运动就是最重要的事,我先把它做了,再去做别的。
我要先给自己用运动“输个血”。
你把它当个边角料,它就永远可能被舍弃,你干脆把别的都抛开,就抽30分钟,啥都不管,走走路也好,跑一跑也好,整个人就调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