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每个人心头深藏的一根线,无论你飞得再远,它总能牵动你的心弦。捧书夜读巍然的《我是风筝,你是线》,瞬间击中了我心中的柔软,故乡深深浅浅映入眼帘。
此书是巍然倾尽十年的心力之作,也是他的非虚构长篇散文集《袁庄原味》三部曲的第一部。本书共分五辑,从家乡的节气写起,写到亲情,写到故人,写到家乡的一草一木……把魂牵梦绕的乡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书的第一辑,主要写家乡节气,作者认为节气不单单是一个日子,更是一种对天空大地体贴入微的感受,是对自然万物的真心敬畏,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节气里既有世间万物应遵循的自然规律,也凝聚了先民对于自然的情感和智慧。畅游书页间,你会惊叹作者对故乡记忆之深、情意之浓。正如作者在《村庄的天气》里所写:春风由硬而软,轻抚人面,挠痒痒似的,酥酥麻麻,很是享受。春发水暖,引得喜鹊枝头叫,鸭子水里闹;各种花草儿蓬勃出一幅生命复苏的旺盛景象。倘若到了夏天,则是另一幅图景:“夏天的雨,更多时候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先是凉风拂面,赶走田间农人的汗水。接着乌云便会涌来,越压越低,仿佛就在头顶,让人有着一种恐惧和窒息感,低沉的雷声由远及近,有闷雷也有响雷。户外的人们开始匆匆往家赶,此时雨点已砸下来,落在松软的泥土里,留下浅浅的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作者用淳朴诗意的语言书写着对每一个季节的热爱,眷恋故乡的一腔情怀跃然纸上。
书的第二辑,主要写农活。他把乡人们在二十四节气里劳作的情景都记录在册,他打捞着记忆里的星河,深情地写下了许多回忆乡情的篇章。譬如他写“乡村一片月,户户切芋声”。切红芋是个细活,掌握不了技巧,很难使其薄厚均匀,有时不小心会刮伤手。乡亲们却一干就是大半夜,累得腰酸背痛,很是辛苦。更让人体会深刻的是在玉米地干活:“庄稼地里密不透风……汗水不只是浸透后背,而是全身,整个衣服黏黏的裹在身上;头上脸上沾满了玉米花粉,汗水拌着花粉流入眼睛,火辣辣的疼;胳膊和手则被玉米叶子划出一道道血印子,汗水一浸,其滋味可想而知……”可乡人们干得起劲,因为那些劳神费力的体力活背后是丰收的盛景,是收获的喜悦,更是生活的希望。
书的第三辑写亲人。巍然在序言里写道:“虽然离开故乡,已经三十多个年头,我却始终魂牵梦索。那里埋葬了我的亲人,还有我的胞衣……血浓于水的亲情,成了我永远化不开的心结,成了我永远的牵挂。”这一章节,他从“祖母的冬衣”写起,写祖母用那笨拙厚重的大襟袄揣着他们弟兄几个长大;她那“三寸金莲”,像踩在刀尖上过日子,日日不得停歇。勤劳、善良、睿智的祖母就在那样苦寒的日子里,乐观豁达地坚强着,为儿时的自己营造一个遮风挡雨舒适温暖的家,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爱。在提到母亲时,巍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他从《母亲的手》《母亲的针线包》写到《我是母亲放飞的风筝》。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我是母亲心中永远的孩子,我是一只由母亲放飞的风筝,我系着母亲一生的痴愿搏击人生,怎么也飞不出母亲至爱的牵引。”这感叹,这眷恋,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底对故乡的情愫?不正是本书所表达的主题?俗话说:“有母亲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其实,我们都是故乡放飞的风筝,无论走多远,故乡都是那根永远剪不断的线。
书中第四辑、第五辑写邻人和艺人。作者用温馨的笔触,多维度回忆,从记忆深处打捞出绵绵乡愁,让这些普通人连同他们的精神一同鲜活在故乡烟火日常里,岁月幽深处,满是故乡的纸短情长。
袅袅炊烟起,如同那根灰白色的风筝线;远在异乡,我们就是那只炫彩夺目的风筝;天高任尔飞,剪不断理还乱,都是故乡那根风筝线。
王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