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雨于我们这座江南小城是寻常的,是缠绵的,是激情的。下雨天,不能出门,是“留人天”,也正好是读书天。在风雨声中,翻开清脆的书页,轻嗅沁人的书香,沉浸其中,不觉已春深。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书籍是我成长中最好的陪伴。
年少时,物质生活贫乏,想要拥有更多的课外书,那是一种“奢望”。不过,我看课外书的机会比一般的农村孩子还是要多些。父亲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厂里有图书室。他喜欢看通俗小说,经常会从单位图书室里借一些书籍,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隋唐演义》《杨家将》《三侠五义》之类的回来看。书是可以借,但一次不能借多,而且借回来了,这个传那个,那个传这个,传到了我手上,要么只看到了一本书的开头,要么就只看到了一本书的结尾,书就要还回去了。等到下次再去续借时,我心仪的那本书又没有了,遗憾与失望总是在交织着。但好在父亲记性好,且又能过目不忘,但凡他看过的书他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有的书经他口述后,仿佛我自己也看过一样。那些古典小说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它们用丰富的知识甘霖,浇灌了我的心田,启迪了我的心智。
那时候,小人书对我们的诱惑是巨大的。为了积攒看小人书的钱,捡过废纸壳,剥过蓖麻籽,搂过女贞子,帮大人卖过菜。等到有一天,呼朋引伴,风尘仆仆,走二十多分钟到疗养院车站坐5路车到沈家营,又从沈家营转1路车到红旗商店站下,穿过川流的人群,穿过热闹的街道,来到了黄石大道上的老新华书店,在老新华书店隔壁破旧的门洞里,看到了那个摆书摊的人在那儿,这才如释重负。有时是坐在那里看,有时是蹲在那里看,有时是站在那里看,一直看到暮色四合,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鸡毛信》《刘胡兰》《东周列国》《岳飞传》《封神演义》《愚公移山》《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抖音的年代,小人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世界。
20岁那年,我参加工作进了黄石高专图书馆,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是成长的方式,是认知世界的方便法门,也是自我提升的快速途径。每天浸润着书香,在墨香中徜徉,我的阅读也更加广泛。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武侠的,科幻的,历史的,纪实的,我都喜欢读。读《红楼梦》,读《平凡的世界》,读《巴黎圣母院》,读《云海玉弓缘》,读《海底两万里》;看鲁迅全集,看泰戈尔的《飞鸟集》,看冰心的《繁星》,看席慕蓉的《七里香》,看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也看《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
书香伴着我成长。当我安静地坐在图书馆里看到浩瀚如烟的书籍时,一股求知欲油然而生,我有了参加自学考试的想法。我报名参加了湖北大学汉语言专业的自考课程。没有老师教,图书馆的书籍就是不开口的老师;没有人督促,图书馆里墙上贴着的读书名言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有过很强烈的放弃念头;在遇到失败的考场中,也想过不再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但最终,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经过四年的努力,自学考试终于圆满成功。是读书,让我得以成长;是读书,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里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我深以为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从书中汲取了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50岁那年,我跨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但年少时的作家梦,一直都无法割舍。也正是在那年,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阅读,写作,徒步,写游记。我重拾了多年搁下的笔,借文字倾诉,把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表达出来,重新有一个全新的自我。幸运的是,我写的文章,上了微刊,上了报纸,参加征文比赛多次获了奖,还有幸成为了省作协会员。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我们都是平凡的,都是普通的。但平凡人生也可以有华丽的蜕变,也可以有梦想实现的时刻。我觉得我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得益于之前所读过的书。可以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我的后半生。
平凡人生,书是最好的良师益友。因为读书,我的退休生活不空虚;因为读书,我的世界更加广阔;因为读书,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书山有径,书海无涯,沁人书香伴我一路成长!
作者: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