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无羊》是一首歌颂牛羊繁盛的诗歌:“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牧人披戴蓑衣与斗笠,背着干粮饼来到上坡放牧。诗句中没有植物,却让我们由牧人穿的蓑衣想到了蓑草。
对蓑草或许很不多人不知,它的别名龙须草则人皆所知。《史记·封禅书》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黄帝升天成玉帝时,有龙垂胡须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70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臣民都抓住龙的胡须,龙须受不了重量而断,而断掉的一半龙须留在民间,后生长成一像龙须的植物,后来人们便称之为“龙须草”。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用诙谐的口吻,道出了龙须草的可爱。
除了别名龙须草,蓑草还有不少名称,这些名字都与蓑草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有关。在安徽,人们剥去蓑草茎的外皮,当作灯芯,放在小皿里,加上灯油,点燃后用来照明使用,因此有灯芯草之名;蓑草的叶片呈狭线形,非常纤细,丝丝缕缕,像极了山羊的胡须,又被称为“羊胡子草”。宋代诗人黄甲诗赞,“龙卧寒潭漾碧虚,风云变化只须臾。奋髯骧首无人问,错订岩头草似须”,生动地描写出龙须草旺盛的生命力。
蓑草属纤维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常生于河谷、岩石缝中或荒坡草地、田边地坎向阳处,草长无节,拉力强,纤维素含量与马尾松材相当,是目前唯一可以全部代替树木造纸的草本植物,用来制造胶版印纸、复印纸,也可以制作绳索,还可以用于软件家具的填充物、人造丝棉。《小雅·无羊》中的蓑衣也是用蓑草制作的。我国穿蓑衣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录的除了《诗经》外,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宋代晁冲之《和二十二弟》诗句——“绿蓑青箬非吾事,白浪狂风满太湖”,清代施闰章《霞溪寺晚眺》诗句——“云中白屋分松径,雪里青蓑过板桥”等诗句都提到了蓑衣。古人制作蓑衣的材料不限于一种,主要从采集方便、质料坚韧、纤维含量多、不易腐朽、防雨性能佳等方面考虑,在北方蓑草是最佳选择,而在南方,制作蓑衣的主要材料是棕榈。
蓑草经漂白可编织草鞋、草毯以及各种美丽的工艺品。湖南临武县的龙须草编北宋末年就已开始生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临武的龙须草席还被作为贡品,因此又称“龙须贡席”。
龙须草还是一味非常有用的中药材,是生活在乡村的百姓治疗疾病的常见草药。龙须草的药用功效,众多医书中都有详细记载,其中《中药大辞典》载: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治小便淋涩,黄水疮;《安徽药材》载:利湿热,散风火,止血。治痛风、鼻出血、血崩、小便频数短赤、咽痛、耳痛、梦遗;《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治小便不利,尿道发热刺痛,肾炎水肿,失眠,心悸,心烦。
许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