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大师众多,很多作家的名字,不用想,就能脱口而出。只是,很多人犹如流星一闪而过。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便是其中之一。
石评梅(1902年-1928年)是山西平定县人,其父是清末举人。她两岁跟着父亲认字,四岁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百首。辛亥革命后,评梅随父亲到省城求学,因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出色,被公认为才女。1919年,17岁的石评梅离开太原,投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因当年国文系不招生,她只得考了体育系。
虽然读的是体育系,但石评梅觉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方面是白话文,而且自己又是被“五四”的大浪潮从山西平定小城冲到北京的,因此她写了许多新诗,在文坛上打开了一条路。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女性求独立、求平等、求解放、求自由的先驱。1924年,作为“北京著名女诗人”、新文化运动中写新诗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又和鲁迅等著名学者名流来往密切的石评梅,相继主编《妇女周刊》《蔷薇周刊》。
她认为虽然已是民国,但女性仍被旧礼教摧残,聪明智慧的女子,依旧被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所埋没,这是女界命运的悲惨。《妇女周刊》应当激起女界的觉醒,粉碎桎梏,要成为一个火把,即使微弱,也能燃烧世间的荆条,即使呼声细微,也能震颤女性的心灵。
她创办《妇女周刊》,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支持。在女师大为刘和珍、杨德群召开烈士追悼会时,石评梅遇到鲁迅先生,先生说:“前几天,我读了《京报副刊》上你的那篇《血尸》,写得蛮好!”“不过,《妇女周刊》过去缺少这样的议论,如果以后多发表些这样的议论,就更好。”
从1921年年底开始发表诗歌,到1928年逝世,石评梅短短几年的创作生涯,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信手拈来,最成功的是散文和诗歌。她的作品,既有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也有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从对时代悲哀的叹息到对理想追求的转变,充满了一种热烈的呐喊,从而使争取女性自由的执着精神赫然于纸上。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一书双线双主,作者既为石评梅立传,也为她的男友高君宇立传,令人耳目一新。
1920年初冬,石评梅在北京的同乡会上初见高君宇(1896年—1925年)。高君宇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将五四运动推向全国。他也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成员,一直追随李大钊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高君宇成为第一批58名党员之一。
2018年4月,我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瞻仰中共二大会址时,第一次在展厅里看到高君宇的照片。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高君宇当选为5位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算算时间,彼时,26岁的高君宇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那时候,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党的报纸、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被李大钊赞为“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公健笔人人夸”。
石评梅因为情伤,抱定独身主义,面对高君宇炽热的爱恋,她始终没有给予承诺。相识两年后,在西山养病的高君宇寄给她一片红叶,叶上写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然而,关闭心门的石评梅,在红叶的背面写上“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依旧用那张纸包着,原物奉还。
被心爱的姑娘拒绝,高君宇表示理解,因为他自己身披包办婚姻的枷锁,在尚未解除婚姻之前,向别人求爱,是不道德的。他告诉石评梅:“我是可移一切心与力专注于我所企望的事业的,假如历史赋予我的使命是不可改变的话。”解除了自己的包办婚姻后,面对石评梅“可以做唯一知己的朋友”的答复,高君宇“心中感到万分凄怆”,但他仍然尊重她的选择,表示“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他对石评梅的爱,热烈、真挚,但他没有因为爱情而忘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而是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接受党组织的安排,为革命四处奔走,鞠躬尽瘁。
1925年,高君宇因忙于工作,耽误病情,不幸病逝。他离世后,石评梅无比后悔自己坚守的“独身主义”素志,亲笔为高君宇题写了碑文,写下自己的心声:“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
在哀悼纪念爱人的同时,她也继承了爱人的遗志。“三一八”惨案后,石评梅的思想感情起了深刻的变化,变得忧国重于忧情。她告诉好友“我只有走君宇的路来纪念君宇,才是我真的爱他,才是我真的忏悔了!”面对革命的低潮,她找到李大钊,帮助好友离开北京,南下投奔革命,她自己也准备在聘约合同期满后离开北京,“希望比较有作为一点,不仅是文艺家,并且是社会革命家!”
1928年9月,高君宇逝后的第三年,石评梅因病走完她短短的一生,年仅26岁。朋友们把石评梅葬于高君宇墓旁,完成她“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并葬荒丘”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重新规划城市时,因周恩来总理说“革命与恋爱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是教育”,高石之墓被保存下来,如今,已然成为陶然亭内的一处景点。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一书,前半部两人双线,后半部写一人实写两人。读完全书,高君宇、石评梅两人的形象都在读者心中活起来。更为可贵的是,书中出现的另外一些人物:孙中山、李大钊、鲁迅、周恩来、邓颖超……这些人物都自然地出现在与石评梅、高君宇相关联的事件和场合中,也出现在那个伟大时代的宏伟背景中。在作者细腻的描写中,也写下了一桩桩重大历史事件:冯玉祥的“北京政变”,孙中山平定商团之乱,“二七”大罢工,孙中山犯难北上到达北平,段祺瑞一伙制造的“三·一八”惨案……这些段落,大大加重了传记的分量,也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此外,作者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展现了山西平定县的风貌,娘子关的风貌,旧北京的风致,陶然亭的风物,都是用心而得体,使人读传记不惟如见其人,而且如入其境。
作者:丁逸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