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中流浪》因为文本的特殊,我读了好几遍,其中的两段一直砸到了我心的最底:“2002年的金秋十月,在我离开大别山十多年后的一天,忽地在电视里看到了歌唱家吴雁泽就站在那座纪念碑下,手扶石栏,目视远山,深情地演唱那首《再见了大别山》:清风牵衣袖/ 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 一石一草把我留/啊!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丝胸中收……那一刻,竟听得我热泪盈眶。”(第60页)。“记得离开大别山10多年后的一天,我从电视中看到了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就站在离我家不远的那个烈士纪念塔下,手扶汉白玉护栏,远眺群山,深情演唱《再见了大别山》。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啊!再看一眼大别山/万般情丝胸中收……那天……一曲歌毕,我已是泪流满面。”(第177页)。
从文学审美上界定,这不是重复,而是强化,更彰显了创作主体对大别山的深层牵挂与情感记忆。听一支歌曲就数次频繁热泪横流,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沧桑啊。而我远远一望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迅即就泪眼婆娑,更为沈俊峰先生深度抒写的生命一切,感同身受。
人生是什么?“父母看着我一天天长大,我却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这就是人生吗?”(第29页)。读了这一句,我迅速想起我曾经写过的诗句:“姥姥在盼着我们长大的同时/她没有想到我们会把姥姥长老/……/我们刚刚走下姥姥的膝头/便要为姥姥送葬。”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这就是对人生不加任何虚伪的修饰,真诚又实在的血色理解。这就是我连续读了《在时光中流浪》好几遍的主要因由所在,或者说我与沈俊峰先生对苦难生命的理解竟有了惊人的一致。由此我很能理解他“2009年10月的一天,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奶奶以94岁高龄去世。接到电话时,我正在家门口的通惠河边傻傻地望水,一时怔住,真的傻了。”(第22页)。人生一世啊,如何定位?最终都不过像是做了一个泡沫梦一般消失。
“这就是人生吗?”或许正是因为沈俊峰先生对生命的本质,感悟到了这个层次,所以他对陈年旧事才这般地耿耿于怀。对大别山故乡、大别山亲人们的怀恋,仅仅听一曲《再见了大别山》就热泪横流的缘由所在。
同时,《在时光中流浪》的独到散文语言韵味与创造更是突出。如“那种让我沉浸在往昔岁月之中的淡淡的沉醉,仿佛有一只温馨的手再一次轻轻地抚摸着那遥远深处飘逝的梦”(第4页)。这种“沉醉”有了温馨“手”“抚摸”的具象,显出了稍有而独到的画面演绎感;再如“日子像秋风扫落叶般,一片片从枝头仓皇落下”(第90页),这就不是俗常的日子,“日子”具“仓皇”速度感,且“从枝头”落下,使“日子”的身份与“枝头”链接,没有天赋诗性自觉,绝难创造出来;“如果时间能够看得见的话,肯定已经长满了湿漉漉的苔藓”(第138页),赋予了“时间”以特定的艺术面貌;“无数个雨滴一个接一个争先恐后扑打在植物的叶子上、枝干上……这天籁之音像一个无比巨大的乐团的合奏,由苍穹奔涌而下,仿佛天边渐行渐远的万马奔腾”(第177页),一个“争先恐后”“一个无比巨大的乐团的合奏”直到“天边渐行渐远的万马奔腾”,让这“雨景”渲染与转换得何其壮哉美哉!
像这样的散文语言韵味创造,还有很多,比如“都市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具有普遍意义,却缺乏诗意,缺乏清澈流水的舒畅。规律得犹如太阳按时升起……地铁里只能听见铿铿锵锵的磨牙声。”“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像鱼一样在都市的水里游刃有余,心安理得”(第18—19页)、“现在有了高铁,四个小时左右的路途,也不够我晾晒湿漉漉的心情。”(第29页)、“那时,年就是我们盼来的。”“那是我的心灵最平静的时刻,宛若一个婴孩的熟睡。”“年,是无言的号角,再远的游子都能听得到她的呼唤。”“说说话,这也是年的习俗吧?”(第32—33页)、“常常梦见映山红……漫山遍野,宛若春天点燃的激情,灿烂奔放……沃土一般茁壮着生命的年轮。”“故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感情碎片。”“所以,映山红一旦进入寻常人家,第二年便沉默寡言”(第49—52页)、“当你经历了许多的假丑恶,也经历了许多的真善美之后,细细品味,便会更加痴情于兰了,特别是山里的野兰。寂寞山涧,天地精华,独含芬芳,那是何等的君子情怀!”(第76页)、“忽地明白,原来,黑夜是为了让光明喘口气的;原来,黑夜是光明的一座加油站,让光明休养生息。如此,光明才会更洁白、更纯净、更透明吧!”“我想,人要经常看看夜空,夜空会让一个人的心灵空灵起来,不再被世俗缠绕得喘不过气来。否则,梦为什么总是在黑夜中生发呢?”(第158页)等等。在我们进行浓浓情感沐浴矫正之时,弥多的艺术享受更会同期抵达,不得不次次拍案叫绝。
老舍说:“所谓语言的创造并不是自己闭门造车,硬造出只有自己能懂的一套语言,而是用普通的话,经过千锤百炼,使语言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光芒。就像人造丝那样,用的是极为平常的材料,而出来的是光泽柔美的丝。我们应当有点石成金的愿望,叫语言 一经过我们的手就变了样儿,谁都能懂,谁又都感到惊异,拍案叫绝。”(《戏剧语言》)。读一读沈俊峰先生《在时光中流浪》的优秀文本,就会很快知晓我们不断“拍案叫绝”的深层缘由。
许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