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来了,我突然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该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是他在和年轻老师交流谈话,以及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感悟提炼出来的。每条建议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高度,又有一个个生动实际的教育案例,切实、具体、全面、细致,无论对于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读之一定会有很多启示和收获。
通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认为新教师“首先应当一点一滴地积累作为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上课、听课、和学生谈话,坚持写教育日记。在积累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他非常热爱读书,“我个人的藏书是我的英明老师,我每天要向他们请教:真理在何处?如何认识它?如何把人类所创造、积累和获得的精神财富由前辈的心灵中传到新一代心灵中去?”他建议教师每月要购置三种书籍:“关于你们教基础知识的那门科学的书籍”“关于作为青年楷模者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并告诫新教师“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用心思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为了掌握触及心灵的艺术,就应当多读书和多思考。”同时新教师要向老教师学习,多方面观察他们的教学活动,做到真学、活学。“采用最好的经验并不是机械地运用个别方式方法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运用其思想”。
《给教师的建议》提出,教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信息科学等知识,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除了这些,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师生关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也很重要。因为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移到我们教的人的头脑中去”“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融合在一起的”“只有当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才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你的学生愈是深深地爱上你所教的科目,你这个教师也就愈优秀,在你个人身上教育者和教师也就愈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必须深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不断学习丰富更新学科知识,由自己的热爱带动学生的热爱,由自己的研究带动学生的钻研。如果教师上课仅仅依照大纲,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就缺少生机和活力,也激不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学生学习知识,受基础、智力、家庭、健康等因素影响,难免有先后之分,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现实中,由于有些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于后进生有的是弃之不管,放任自流;有的则操之过急,棍棒交加,恨铁不成钢,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是既没找到病根,也没对症下药,有时对上症了,又没耐心等待“疗愈”。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建议:首先要坚信后进生“有救”“可教”,不能给学生贴上“差生”“问题生”“麻烦生”的标签,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导致学生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其次应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学生人格,感情上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呵护学生脆弱敏感的心灵,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用善良的心努力维护学生的价值感和自尊感。再次要帮助学生分析找到成绩差的真正原因,不断促使学生进步,培养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同时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友好、关心和帮助,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找到温暖和归属。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过人之处,老师要敏锐观察发现其“闪光点”努力将每个学生特有的天赋和潜能开发出来,让他做自己最适合、最擅长的事。他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当我们把爱心和智慧洒向后进生群体,让这些迟开的花朵享受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后,必将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此外,这本书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美学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均有许多独到的建议。虽然时代久远,环境变更,但由于其教学思想和理念科学、先进,如今读起来,这些建议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四十年前,我在大学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就被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事迹所感动,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一直走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路上。他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把整个心灵献给了教育,献给了学生,献给了学校,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也把他的整个心灵和教育智慧献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者:吴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