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是文人雅士的标配,有趣的是,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世彪炳史册的著名将帅,那些纵横疆场万夫莫敌的风云人物,很多都是酷爱读书、勤奋求知的博学之才。
春秋时期的孙武被尊称为孙子,又称“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之誉。他以一部《孙子兵法》流芳千古,是古代军事科学的集大成者。他师从鬼谷子,苦读深研,不仅精通政治,深谙为政之道,又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正是由于他掌握了丰富知识,才使他具有了大量的思想材料,写出了“为历代名将所尊崇与运用”的军事著作。
东汉名将班超文武兼备,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父班彪、长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因不甘心每日为官府抄写文书,毅然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31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国名将关云长南征北战,他的武艺、忠义都令后世万分景仰,被尊为武圣。这样勇武盖世的将军竟然也酷爱读书。《三国演义》有诗叹道:“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还有一联云:“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青灯观青史,简直就是关云长日常生活的标签。
他一有空就捧起书来读。《三国演义》中提到云长爱读书的地方有很多。如“云长但闲,看《春秋》《左传》”。张辽在土山时说,“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最具传奇色彩的是,酷爱读书救过云长的命。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到荥阳时,太守王植暗令手下从事胡班去偷偷放火,准备在半夜把云长烧死。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在灯下凭几看书,被其儒雅气质折服,失声叹“真天人也!”,最终告诉了云长纵火的秘密,帮助云长及时脱险。
关羽的老对手、东吴大将吕蒙,原是行武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三国志·吕蒙传》有一段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务繁忙不暇读书为托词。孙权说:“要说事务多,谁能多过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大有收益。”吕蒙遵从孙权的教导,发奋读书,广泛涉猎,日益长进,由勇将转化为名将,让人“刮目相看”。他后来智取荆州,打败了威名显赫的关云长。
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自幼刻苦读书,钻研舆地,研习兵法,撰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明心志。左宗棠驰骋疆场,戎马一生,他告诫子孙说:“读书最为要紧。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
我军元帅刘伯承更是一位热爱读书的学问家,他常说:“打铁全凭两膀硬,不学习就没有本钱。”戎马倥偬中他仍手不释卷,博学于古今中外军事,成为敌人闻之胆寒的无产阶级军事家。
翻遍史册,不难发现,那些彪炳史册的名将,几乎都是酷爱读书、精通经史的人物。军事家孙膑、军事谋略家张良、魏武帝曹操、儒将周瑜、军事家司马懿、军事家岳飞、军事家刘伯温、伟大领袖毛主席、军事家陈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之士。拿破仑酷爱读书,在行军作战时总是让随行人员带足各种图书资料以便随时翻阅。俄国名将苏沃洛夫说:“无知比敌人还坏,它可能葬送整个军队。”他不仅精通军事科学和古代史、近代史,还对军事以外的哲学和文学十分喜爱,并能将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随时运用在军事上。
人不学,无以立足;武人不学,无以克敌。将在谋而不在勇,将领的军事才华往往从读书中升华而来,“知识就是力量”在将领身上常常会直接转化为克敌制胜的法门。《吴子兵法》说:“总文武者军之将。”古代另一部兵书《二阵图论》说:“武而不文,不可称雄。”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成为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人物。
作者:汪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