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阅读过几个版本的《红楼梦》,有的是缩减后薄薄的一本书,有的是连环画。而封面多为宝黛二人共读一本书。画中桃飘李飞,黛玉坐着,烟眉低垂,静若处子;宝玉站着,目光清澈,俊逸脱俗。
这样的画面见多了,就好奇:他俩读的什么书呢?
直到后来静心阅读《红楼梦》,读到宝玉对黛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黛玉却立马“恼”了,吓得宝玉连连道歉。我那时尚不知黛玉是佯装生气,心想宝玉夸她貌美倾城有错吗?更不解的是,她生完气却从此也喜欢上了这本书。
我于是便一直想了解一下《西厢记》的故事。那时候才读初中,学校封闭管理,我并不知道哪里可以弄到这本书,这个疑问就在我心里憋着。寒暑假里,母亲听常香玉和小香玉的豫剧《拷红》,曲调流畅悦耳,故事生动,我一下子就入迷了。不过戏曲里最出彩的是红娘,三观正、讲义气,胆大心善还古灵精怪,我却没有在戏剧中寻觅到让黛玉生气的情节。
也许邂逅一本书需要缘分,遇到中华书局出版的《西厢记》已是几年之后,淡黄色封面印着繁复隐约的云纹,一辆车辇踏云驰过,像是穿越时光而来。打开书本却有些傻眼:古白话文!需要每读几句就要翻看后面的注释,比如“蠹鱼似不出费钻研”“画眉的敢是谎”,若非有静心如水的定力,恐怕读不下去——果然好物是要付出代价才可以得到。继续读下去便会渐入佳境,方才找到让林黛玉生气的那段,出在第四折。僧人做法事,崔莺莺随母亲拈香,张生故意“偶遇”莺莺,一时惊为天人,因此内心赞叹:“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这是只有少年才容易发生的一见钟情,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而“倾城”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是说周幽王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终致亡国。另有《汉书·外戚传上》描写李夫人容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在《西厢记》中,皆是用来形容莺莺的美,这赞美出自张生之口,黛玉自然会意了宝玉的表达。
而细读《西厢记》,几乎等于串读一部唐诗宋词,令人自始至终都会被语言之美浸染。比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如此含英咀华,字字珠玑,实乃一场文字与精神的盛宴。
才女冯小青曾诗云“灯下闲读《牡丹亭》”,得知人间不止她为情所伤。吾读《西厢记》适逢绿肥红瘦酷热天,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与王实甫他老人家,是一样的。
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