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是位奇女子,从她的笔名便能看出些端倪。她原名陈懋平,3岁时,因学写自己的名字嫌“懋”字太繁琐,总是将懋字省去,直接写“陈平”。三毛是在她26岁时才开始使用的笔名,源于幼时看过的《三毛流浪记》一书。可见三毛很有自己的想法,从小就与众不同。
童年应该是爱玩、爱笑、爱闹的年纪,可三毛特别喜欢看书,小小年纪不仅看《三毛流浪记》,也看《红楼梦》《水浒传》《古文观止》等比较生涩难懂的文学名著。不仅如此,她还喜欢油画,可在老师顾福生眼里,三毛似乎在文学方面更有天赋。他帮助
三毛在19岁时发表了处女作《惑》,一举获得成功。三毛明明是找顾福生学画,却偏偏开启了文学之门,岂不称奇。
三毛从小就有两大癖好。一是喜欢一个人在坟场看宰羊,后来发展为在坟场看书。二是喜欢拾荒,之所以不说是收藏,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很普通,却被她视为珍宝,如旧衣服、毛线、别针、杂志、石头、木墩等。拾荒成了三毛戒不掉的闲情野趣,她甚至把拾荒的故事编辑成书,可见对拾荒的偏爱。
三毛好像喜欢认干爸,不仅认《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为干爸,还认《风萧萧》的作者徐訏为干爸。相比之下,她与张乐平的关系走得更近,情同亲生父女,以至于耄耋之年的张乐平听到三毛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万分地写道:“这些天,我一直陷于神思恍惚、欲哭无泪的状态。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三毛走了,这对我全家都是个难以承受的打击。”三毛则说过:“三毛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
诚然,三毛是个感情丰富、敏感脆弱之人,因小学老师的侮辱,让幼小的她自闭长达7年之久。何以解愁,唯有读书。也许正是这7年,让她看了许多中外名著,文学的种子才悄悄在心底发芽。当上帝关闭一扇门时,已悄悄打开一扇窗,让她看到生活中依然有微弱的阳光,也让她有坚持活下去的勇气,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那么多感人的作品。
三毛从小就渴望爱情,既包括那些虚无缥缈的爱,也包括那些实实在在的爱。为了追求爱情,她受尽了苦难,好在她终于得到荷西坚定而又朴素的爱情。荷西对三毛的爱那么执着、那么纯洁、那么真挚,让三毛真正品尝到了甜蜜而又浪漫的爱情滋味。对
她来说,名利不值一提,爱情至上,精神的愉悦远胜于一切。
三毛异常聪明,从小就异于常人。一次三毛不慎头朝下落入水缸,情急之下,她居然知道用手撑住缸底,以便可以用双脚在水面拼命地击打,最后引来大人将她救出。她利用其他孩子玩乐的时间,一心看书学习。当然,她读书可能不是为了便于思考人生,只是为了消解孤独,或者只为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因为至死她也没想明白,活着的意义到底何在。也许生命本就来源于虚无,最终归于大荒,又回归于虚无。
对三毛来说,人生的两大幸福,也许一个是追求爱情,一个是读书写作。当荷西远去,爱情也烟消云散,读书和写作便成了她忘记孤独、忘记苦痛的最大慰藉。而当她本以为写作是她活下去的动力时,她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却招来了各种非议和抨击。她活下去的唯一支柱没有了,让她感到万念俱灰,只好结束自己的生命,飞往理想的天堂,那里有深爱的荷西在等着她。
三毛的一生是曲折传奇的一生,她原本可以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却偏偏喜欢旅行猎奇,把他乡作故乡。她到过几十个国家,更是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撒哈拉沙漠生活多年。那里成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只因有荷西的陪伴。是的,她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简单纯粹,可纷繁复杂的社会却让她无法适应,无尽的痛苦让她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三毛。
梦里花落,泪尽撒哈拉。30多年前,奇女子三毛离我们而去,从此世间再无三毛,可她永远活在她写的一本本书籍中。
翁衡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