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说,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的,她的散文读之温暖,鼓舞人心,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岁月静好,幸福满满。
早已听说琦君散文独特,其追溯到孩童时期的语文课本,幼时对她了解甚少,亦或许自己疏忽的缘故,对她印象不是很深刻。她虽没有巴金、鲁迅、老舍等作家有名气,但其散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成年以后,对她的作品一如既往的眷恋,捧读时,废寝忘食,流连忘返。
《琦君散文集》是她的代表作,其书籍以童真、母爱、亲情、友情、感恩为主题,分为五辑:“母亲的金手表”“金盒子”“青灯有味似儿时”“万水千山师友情”“读书琐忆”,集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能以小见大用细腻温暖的笔触,书写出情感充沛的文章,处处彰显着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运笔自然的能力。
《母亲的手》中,“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到稻田……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读完令人心酸惆怅,一个平凡且伟大的母亲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腻。都说女子本柔,为母则刚。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她就不是自己了,整日操劳这个家庭,结婚生子后便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简朴亦满足。
读之,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一个年过半百还替孩子操劳的母亲,与父亲结婚后,从肤如凝脂,亭亭玉立的温婉少女转变成不修边幅的农妇。鬓角的青丝何曾染成了白丝,是霜,偷偷染白了,亦或雪的捣蛋?她每日天微晨晓,便起身做事,煮早餐,喂家禽,种地等成为她每日的工作。芊芊细手也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很是揪心。然作者笔下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能引起众多人的共鸣。
《桂花雨》中,香飘十里的桂花常“诱惑”作者,时常问母亲,何时做桂花卤,桂花糕饼,一家人摇桂花的温馨画面着实吸引人。“母亲一生勤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文中母亲的心愿,到底简单美好。“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其实,桂花香是一样的,但旧宅里的桂花为更胜一筹呢?因为那有昔日的欢声笑语,而故乡则成了心中的牵挂,纵然没有华丽辞藻的语言,但浓浓的乡愁徐徐漫开。现在,面对冷若冰霜的高楼大厦,是幼时无比向往的地方,如今成了麻木不仁之地,都说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容不下灵魂。深得人心的依旧是那个久居山林的小房子,碧空如洗的山村,每日伴随鸟鸣声醒来,扑鼻而来的花朵香味,沁人心肺的空气,这些足以抵万金。
《爸爸教我们读诗》中,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也有耐人亲和的一面,平日与作者对诗,如此融洽的场面,很是心驰向往。父亲说:“作诗并不是做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明白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其实和我们写文章一样,留之韵味使作者慢慢揣摩,如果都写出来,那就没意思了,文章如此,生活亦如此,留白,亦是一种美好的画面。
隐地说:“读琦君的文章,会很容易进入琦君那个和乐醇厚的世界”。不管是《桂花雨》亦或是《母亲的手》,都能引起读者的思乡心切之情。我们何曾认真地看一朵花开、一张落叶的蹁跹而落?就连身边的人和物,都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岁月慢慢又漫漫,我们更应该珍惜才是。
李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