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我们智慧的祖先就掌握了用高岭土、瓷石等物料烧制瓷器的工艺。经过历代的不断探索,中国瓷器越来越精美大方,不仅深受国内民众的喜爱,也普遍赢得全世界人民的青睐。在英语单词中,“瓷器”和“中国”就同为china,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影响。
拂去历史的烟云,独立艺术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许晟以一本《遇见宋瓷》,带着我们重回烈焰蒸腾的瓷器时代,以宋瓷艺术为横断面,在光阴的流转中,让我们细品宋瓷芳华。
宋朝文化氛围十分浓郁,这也为宋瓷的推陈出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宋代的瓷器,在继承历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于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更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相继诞生了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五大名窑,它们生产出的汝瓷、官瓷、哥瓷、钧瓷、定瓷等瓷品,分别以各自不同的制作风格,拓宽了瓷器创作的路径,大大丰富了中国瓷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有别于从传统收藏角度探讨宋瓷的书,本书另辟蹊径,着重以瓷器实物为蓝本,从艺术特色和美学成就两方面,逐一揭示这些瓷器所蕴含的文化韵意和存世价值。这些宋瓷,有的器型完整,线条流畅,色泽润玉,气韵不凡,体现出民族工匠超拔的匠心,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竭追求。有的虽不过一鳞片爪,但透过这些孤绝残片,一样能从其精巧的做工,细密的纹路,布满风霜的品相里,窥察到悠悠芳华。许晟在展现大国匠心,发掘众多器物之美的同时,力求站在整个中华瓷器史的维度,去呈现宋瓷的万千气象。
千百年来,汝窑的天青,官窑的灰蓝,哥窑的米黄,钧窑的胭脂红,定窑的粉白,早已成为中国瓷器史上令人难忘的“年代秀”。这些醒目的颜色,也是当时宋瓷中五大名窑的标志性成色。基于各窑在原料、制工、着色、塑形、火候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人们在文化理念和艺术品味上的迥异理解,这些看似拙朴的器物,在经历了一番凤凰涅槃的洗礼之后,渐渐形成了色彩绚丽质地各异的顶级宋瓷。如汝瓷的随光变幻和古朴大方,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以似玉、非玉、而胜玉的至境,成为整个宋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官瓷的雍容典雅和古意盎然,则以清籁幽韵、趣雅拨俗的艺术风格,被视为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哥瓷的做工精细和质地优良,却当仁不让为它赢得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的名号。钧瓷的器型规整与细腻柔和,以自然窑变的风格神韵,最终成为宋瓷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而定瓷的工整素雅与独具匠心,则成了难以超越的瓷中精品。在作者看来,顶尖宋瓷之所以能打动并征服全世界人们的心,是因为“它们用自身可见的色彩与质感,去包容这个世界带给人的、各种难以形容的经验和感受……它们就像是宋人站在人类的角度,对着这个创造了人类的世界,写了一首诗,或者发出了一声感叹。”至于为什么要钟情于用一些支离的瓷片去说道,许晟认为“因为色彩与质感的缘故,宋瓷之美最纯粹的时候,就是它们成为碎片的时候。越是破碎,它们的色与质就越是夺目。”进而,作者启发我们说:“读者甚至不用把它们看作宋瓷,而是看作一块颜色,一束光,一个音符,一阵风,或者风里飘散的花瓣……在造物的韵律里,它们都是一样的。”
全书以亦文亦图的方式,展开了对宋瓷的全方面解读。炉火纯青的制作工艺,永不停歇的品质追求,加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历经岁月的淘洗和几代人的匠心传承,最终形成了浑然天成的旷世宋瓷。作者一边慨叹历史的厚重,一边开掘宋瓷的古雅;从一片釉色里,去找寻整个宋代的精神气质;从一件瓷物温润的质感里,去探究古物之美与人情之美、时代之美的关系,这样的解析,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古文物知识科普,完全称得上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文化提振。
宋瓷,尽管只是中华瓷器中的一个片段,一方缩影,在浩瀚的中国“瓷海”中也不过一掬小小的浪花。但透过它瑰丽的身影,已然让我们领略到中华瓷艺的博大魅力……
刘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