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柜里寻找旧书消磨时光。无意中取出一本《万历十五年》,翻开扉页,看到自己曾经的题字——购买于“纸的时代”书店,这才想起已经六年了。当时被这一书店名所吸引,特在某个周末驱车二十余公里到书店,临走之际买下了这本书。
纸的时代,这个词语令人思索。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有两种力量最能打动人心,一是音乐,二是文字。文字是历史和生活的无声独白,阅读文字,感受波澜起伏的人生,而书籍的产生、纸的时代的到来,让这份独白更加耐人寻味。
“纸的时代”是一段记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每天都有简单而新鲜的事物乐此不疲,书籍资源却稀缺,能有一本书看显得弥足珍贵。某年夏天,在家中废弃间拾起了一本老书——看过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课外书。依稀记得书籍装订破旧、纸张粗糙,书中字体采用老式印刷,讲述的是清代的一位本地传奇人物陈细怪的民间故事,生动而有趣。在那个夏天,这份阅读体验冲淡了天气的燥热和暑假作业的烦恼。多年后,想重拾这本书,却再也无法找到,但阅读它的那个暑假是快乐的,这份捧书阅读的记忆是值得珍惜的。
“纸的时代”是一种痴迷。读高中时,语文老师特别会讲《红楼梦》,随意抽取其中一章回,都能随口即讲,声情并茂,尤其是“抄检大观园”这一回目的故事。老师的讲述,勾起了我读原著的欲望。此后,我向同学借了一本《红楼梦》,每晚下自习后,在宿舍“点亮读书灯”,凭借着小台灯的弱光独自阅读。我为书中故事而痴迷,为荣宁二府的精致而羡慕,为金陵十二钗之命运而感慨,甚至为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赞叹。如同“香菱学诗”一般,在一个阴天看到湖边风景,我也写下了“柳线无钩偏钓月,春风有信未晴天”。
“纸的时代”是一种情结。在书店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实体书店和纸质书籍式微已成不争,大张旗鼓地失落于街头巷尾。”诚然,网络时代中,电子阅读仿佛更受青睐。我还是喜欢于枕边安放一本纸质书籍,在脱去一天的工作疲惫后,坐在床头翻开书页,慢慢体会《资治通鉴》的厚重、感叹《在峡江的转弯处》的勇敢、思考《活着》的意义……也可以在书中留白处信笔写下自己那看似幼稚的感触。书页文字起伏,晚间静谧美好。这不失为一种“枕上诗书闲处好”的情结。
曾经和一位朋友论及,看了这么多书,到底有何意义。最终答案还是落脚在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阅读,这个行为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它可以让人放慢脚步,是减少压力和内耗的方式之一,就像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散步,有人喜欢唱歌。如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所说“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打开书页,思绪在纸的时代徜徉;轻阖书卷,生活在脑海之中浮现。
作者:胡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