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村从家家相连的老木屋、窄窄的石板小路到时髦洋房、平坦的水泥路和柏油路;从天不亮入深山砍柴到家家户户用上天然气集成灶;从燕子飞进堂屋叫到田野的燕子稀稀落落,再到燕子满天飞舞,叫得亮亮的……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漫水村重新焕发生命力与活力,发展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家家户户都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燕子亮亮地叫》是王跃文描绘时代新气象、献礼党的二十大的首部儿童文学作品,他以醇厚质朴的乡土语言,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为少年儿童讲述漫水村在乡村发展中的“山乡巨变”,以及家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中,重新焕发的生命力与活力。青年画家赵容浩则用精美的绘画艺术,将大家带入作家笔下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让少年儿童领略到祖国的风光与秀美,体悟到扎根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家园情结,以及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王跃文的语言。喜欢他不紧不慢的叙事节奏,漫不经心的叙事姿态。文字质朴,又很灵动,像水晶露珠一样,里面却光华绚丽,色彩斑斓。这种语言,也像生春草的池塘,可包纳万象,甚至整个春天。
一眼池塘,无论生多少青草、浮萍、菱角、蓼花、荷叶,看起来都自然而然,自成一体。水里水面,无论长多少东西,都不显拥挤杂乱,只会一点点变得丰富厚实起来。池水还是那么清澈,甚至那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气度,也没多少变化。
这种语言,加思想,加典故,加论据,会是很好的随笔语言。加故事,加人物,加心理描写和对话,会是很好的小说语言。加景色,加风俗,加日常琐碎,会是很好的散文语言。现在,把这些都抽出来,也不会显得单薄、苍白,就用一颗简简单单的童心来回忆童年,依然富饶多汁,是很好的儿童文学语言。
《燕子亮亮地叫》这个绘本,文字只有五千字左右,却要概括整个童年,以及之后的几十年光阴。这种时间跨度很长的回忆,很容易写成一种干巴巴的故事梗概,干枯而呆板,不说肌肤羽毛,甚至连血肉都要剔除出去,只剩下骨架筋络。但这篇文章,既保留了宏观大势,又突出了微观细节。还是那种清风徐来的叙事节奏,只是变得开阔疏朗起来,字里行间的情绪和情感,像疏雨走过旱土,嘀嘀嗒嗒的,一下子就过去了。意犹未尽,但却都滋润到了,并且是恰到好处的那种。语言依然能保持那种毛茸蓬松的感觉。
究其原因,是王跃文的语言减法做得好。仿佛是《漫水》里某个篇章,这句挑出来,那句也挑出来,挑得很是疏松了,但架构依然不倒。剩下的句子,还是可以把意思和情感贯通讲明。剩下的句子全部亮晶晶、水汪汪的,更适合儿童阅读。
可显然,这篇文章不是从《漫水》中挑出来的,而是独立成篇,这就要求作者有很强的细节取舍和空间布局能力,可作者仿佛浑然不知,他就这么漫不经心地叙述,看起来是想到哪说到哪,可其实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文学中所有要求做到位的元素,他都做到位了,并且给人以烂漫自然、浑然天成的感觉。清水出芙蓉,大概就是指这种文风。
这个绘本的插画与文字相得彰益,让人看着看着,眼里心里就会流出一种亮亮的温馨来,像蜜一样,沁甜沁甜的。
最后,我想说点建议,由于有些词语带有较强的历史感,算是那个年代的时髦用语,比如说“稻稻油”“稻稻绿肥”,我们一看就明白,但现在的孩子却不一定懂得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可以在本页的下面,用小号字体稍作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