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小集》是郑晓晖先生出版的第六部文学集子了。
郑晓晖先生是我熟识的好朋友,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从校园干出来的教育家。然而,他退休后却醉心于文学创作,也由于他文学创作的成就,最近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的文章,从生活中来,从身边亲历亲感的事物中来,透过他美的审视和酿造,自然写得亲切感人。
他出生在南三岛,吃着故乡土地长出的番薯谷米,在大海广阔胸膛的涵养下,沐浴着清淳的海风长大。他经历过贫穷苦难,也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享受着盛世的幸福甘饴,对比中的喜悦,深深地镶嵌在他的心灵深处。所以在他的散文作品中,热爱故乡,感受故乡,歌颂故乡,成了他选题的主调。也因为他纯挚的感情,倾注了他全身心的爱,所以状景描情,总是写得那么深沉,那么细腻,那么的有温度。
《晚晴小集》一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44篇,有关家乡的人、事、景就占了30多篇,他是故乡的歌手,是故乡的绘画师,但他的材料是文字。我不妨摘录文章中的一些句子段落来印证我的感受。
“朔北有树曰胡杨,南国有林叫红树。
胡杨树挺立在风沙线,风骨凛凛;红树林守护在大海岸,郁郁葱葱。胡杨树和红树林生活的环境虽然不同,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品格和精神,那就是顽强,勇敢,胸怀宽阔而无私奉献。”(《红树林礼赞》)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没有丰富真挚的感情,就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就有这样简洁有力、优美形象的文字;
“小时候,我跟小伙伴们或在土坡上玩耍,或在池塘中游泳,或在林子里逗小鸟,总喜欢遥望着天空,看云舒云卷,那一朵朵白云,在万里晴空中飘浮着,变幻着。一会儿是一群奔驰的骏马,一会儿又是悠然踱步的老黄牛;一会儿是一只耷拉着耳朵的白狗,一会儿又是一只昂首阔步的雄鸡;一会儿是江河滔滔滚涌,一会儿又是莽莽千峰耸立;一会儿风驰电掣,一会儿悠扬飘荡,一会儿纹丝不动,多姿多彩,万千变幻,它给年幼的我,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爱那一朵朵白云》)白云苍狗,多是世事变幻无常的慨叹。然而故乡的白云在作者心目中是多么的神奇、缥缈、祥瑞。情寄于心,在爱的眼光里,一个个神话故事就蕴藏在白云之中;
“改革开放的春潮从海湾涌起,后发崛起的东风吹绿了海湾两岸,新的千年来临了,在早已消失的古老渡口的原址,在宽阔的海湾上,一个个高大的桥墩立了起来,一块块钢箱板向海湾的主航道方向铺去。一个晚上,最后一块钢箱板就要在半夜铺上,我有幸来到大桥待铺的缺口边。那是离海面近50米的地方,两边的船儿显得那么矮小,岸上的高楼似乎和我等高。看着目前窄窄的缺口,我的心绪就如脚底下的波涛,我真切地知道,‘天堑变通途’再不是梦了。”(《一水不再隔天涯》下同)是“有幸”还是“有心”?我看是有心。因为有心才这么关切,不惜三更半夜来到最靠现场的海边,看着这世代梦寐以求的跨海大桥最后一块钢箱板的合龙。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和两岸的人们一起,欢呼着奔向湛江海湾大桥,凌空跑到对岸……”那是一座3981米长的跨海大桥,“凌空跑到对岸”仅仅六字,就把时空具象与心理心情,不置一字而尽显其中。家乡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他那近乎狂欢失恃的心态也跃然纸上。再如《南三新路》《渡口·大桥》《重游广州湾》等篇目,无一不是作者撄不住的喜悦心情,歌颂着家乡的繁荣发展。
《晚晴小集》不是纯粹的散文结集,其中还收入作者的诗词、楹联、赋等作品。
先说说楹联。楹联短小精悍,具有装饰环境、祈祥祝福、陶冶情操等作用。集中收进的共分四大类,“文化教育联”“村居建筑联”“单位门店联”“人物及其他联”。不管哪一类,我知道绝大部分都是作者应人之请,为人做的嫁衣裳。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对方往往要求是以人名、地名或建筑物名称冠头,如果遇上拆开不好组词的名字,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叫人好生头疼。但作者的冠头联,绝对没有生硬组词的现象。各类楹联共收进205比,从这个数字我们可以肯定,作者创撰的楹联是多么的受人欢迎。
至于赋呢?我也比较了解,其中除了《红棉赋》《绿榕赋》《菊赋》等寥寥几篇属于个人的抒情作品外,其余的都是应征或受人约请而写的。但要说的是作者的古汉语功底深厚,敷采摛文,体物写志,读来铿锵悦耳,文采飞扬。他的古诗词也一样,合格合律,字严句谨,有不少意境精妙,耐品耐咂的佳作。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郑晓晖先生的作品“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文心雕龙》句)有着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文风严肃,不苟言笑而温暖贴心。
这就是他的境界和高度。
卢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