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在古今中西的强烈冲击下,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中日甲午一战,“天朝大国”被“蕞尔小邦”打败而割地赔款,随后又是列强的入侵……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惨败,带来了空前的社会危机,国内的知识分子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在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思想界焕发出空前的活力,也孕育了一批文化巨人、思想大家,在中国社会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大转型中,他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危机与转机:清末民初的道德、政治与知识人》一书是青年学者段炼的新作,也是研究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力作。在这部书里,他探讨了晚清民初一批知识分子在危机中寻求转机的思想历程,从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身上,谈出了许多新的发现与独到的见解。
比如康有为的学术立场与政治态度。康有为被认为是保皇派,尤其晚年声名不佳,但他早年是很进步的。段炼认为,康有为从重视儒家的“礼教伦理”转变为改革政治制度的构想,并尝试在“君权独尊”的前提下,依托君主的力量进行变法。康氏的关注重心,“从具有超越价值的儒家德性伦理,逐渐转向更趋客观性与世俗化的人类理性与知识追求”,旨在通过形塑新的义理形态,化解当时儒家的认识论危机,以此论证国家制度变革的合法性。
严复的寻求“超越富强”之道。严复通过对西方学术经典的同步翻译,促成了天演论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得传统“天理”世界观瓦解了,中国社会进入由“公理、公例、公法”所主导的全球竞争时代,并鼓吹通过自强保种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段炼认为,严复的思想探索,并非仅仅如史华兹教授认为的“寻求富强”,而且是有着对于“超越富强”的道的追寻。
杨度早期的世界观。杨度早年对于公理、强权、公法、文明、野蛮等政治议题,作了重新理解与认知。他以《万国公法》来审视晚清对内对外的新型政治关系;以文明与野蛮的新内涵对“金铁主义”作深度阐发;在儒家“天下一家”的秩序瓦解之后,以“公理”世界观作为支配世界和宇宙的普世法则。段炼认为,杨度主张的近代中国的转型之路,需裹挟到新的世界格局与外交关系当中。
本书中,段炼也探讨了晚清的道德危机与道德变革:从清末民初的道德焦虑,分析知识人的道德变革与应对之策以及思想分途;还探讨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新旧之间的家国认同等问题,都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