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剪刀剪断捆缚在它身上的层层叠叠的胶带,撕掉外层的牛皮纸,撕扯掉里面夹着的硬板纸保护壳和硬板纸里面裹的旧报纸,它终于端立在我的书桌上了,是两辑共十册的《小兔彼得系列故事》。每辑五册,硬壳精装,十本小书分别装在两个书套里。书套早已四散开裂,但旧书店店主或者之前的读者用透明胶将书套的裂隙粘贴住,又为整个书套缠了一层透明胶作为保护,让小兔彼得“免于破损”。由于书套缠得太紧,我费了点儿工夫才将书从书套里掏出来。整套书原来白色的封面已经老旧成灰黑色,品相根本不是店主说的七成新,连五成都算不上。但我还是喜欢它的样子,见到它,如同见到失散多年的老友。
我购得的这十册《小兔彼得系列故事》,是1998年4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每本书只有巴掌大小。图画印在双页码的正中央,四周留白的空间很大。文字一律排在单页码上,留白也很多。一般情况下,如果页面上还有这么多空间,文字都会随图画一起排在同一个页面上。这是经济实惠的原则,可以减少印张,降低成本,定价也就相应可以低一些,让读者买回去更“合算”。
但是,这个版本的《小兔彼得系列故事》始终保持一面图,另一面文字,图和文的页面都留了足够多的空白,图书小巧、朴素、简洁。1902年第一本《小兔彼得系列故事》出版的时候,作者毕翠克丝·波特小姐就是将它们设计成这个样子的。
我其实早就拥有了这个版本的《小兔彼得系列故事》。但前些天须用的时候,一时之间找不到,便想新购一套。于是,我点开网页,查找这套书,我这才发现,这套书现在虽然有许多新版本,但开本都做大了,有的还加注了拼音,封面的颜色也变花哨了,总之,现在的《小兔彼得系列故事》,跟我初次遇见它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我们曾经熟悉的某个演员,你再遇见她的时候,名字还是原来的名字,但模样已经改变了,因为她注射了玻尿酸,做了光子嫩肤,打了瘦脸针,隆了鼻,开了眼角……总之,她还是那样年轻漂亮,但面对这样的她,你就是喜欢不起来了。
我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小兔彼得系列故事》,于是,开始在旧书网上寻找。
还好,某旧书网上有一套小《小兔彼得系列故事》待售,跟我的那套一模一样,价钱也不贵,我立即下了单。两天后,小兔彼得如约而至,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大多数人读书可能只关心书的内容,其实,书的形式也极为重要。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和形式和谐地融为一体,或者一本书有它独特的样子,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毕翠克丝·波特1866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富裕而古板的家庭,她的少女时代基本上是一个人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她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教师。1893年,波特给家庭教师安妮5岁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讲了一只名叫彼得的兔子的故事,还用铅笔配了许多插图。后来,她又给安妮家的孩子写了许多带插图的信。1900年,波特萌生了将这些故事出版的念头,她将这些信借回来加以扩充,在第二年圣诞节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兔彼得的故事》,书本的大小正好可以放在孩子的手心里。这本《小兔彼得的故事》只印了250册,没想到这250册小书大获好评。在友人的建议下,波特联系了当时的费德里克·沃恩出版公司,沃恩公司接受了《小兔彼得的故事》,还建议她将图改为彩色。1902年10月,《小兔彼得的故事》首版8000册还没有出版就被预订一空,随即再版两万册,这本巴掌大小的图书从此风靡全世界。波特在收获荣耀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她与出版商的儿子诺曼订了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诺曼病故,波特悲痛万分。1905年,波特用所得的版税,在英国西北海岸的“湖区”买下了一块地,从此长住在那里。
湖区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生长的地方。波特16岁那年随父母第一次去湖区度假,就爱上了那个地方。在她看来,那里是“痛苦世界安宁的中心”。波特后来在湖区生活了将近40年。她在那儿画画,继续写彼得兔的故事,为自己的童话形象设计玩具、申请专利,担任湖区牧羊协会的首任女会长,惦记农场里的每一棵树,致力于湖区的环境保护。
1943年12月22日,波特去世,她将湖区的4000英亩土地捐献给了英国国家信托组织。波特的一生是独一无二的,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就像她的《小兔彼得的故事》一样,不仅内容独一无二,其书的模样也是独一无二,让人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