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是翻译家杨苡先生的心灵自述,它是一部女性成长史,更是个体视角下的百年中国变迁录。令我感慨良多的,不是她家族的显赫和那些璀璨名人,而是杨苡的母亲。她在杨苡生命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皆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杨苡的母亲虽身份低微,却拼尽全力守护女儿的性命。11岁时,杨苡不幸染上了伤寒,家人都很紧张怕被传染,有人竟当着杨苡母亲的面说:“别治了,治不好了,还白花许多钱。”此时,杨苡母亲的一股执拗劲冲上来,并大发脾气。书中写道:“我就不信治不了! 我生出来的,我就是要让她活!”说完,她一把抱起杨苡安置到大房间单独隔离。她还特意为杨苡请来了德国医生和看护,不惜花费600大洋的高昂治疗费,终于把杨苡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母爱可以超越身份与偏见,给予生命最强有力的保护。杨苡的母亲虽深居简出却事事洞明,鼓励杨苡向文学大师靠拢,吸取他们的智慧。
17岁时,杨苡对巴金充满崇拜之情。她频繁地给巴金写信,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起初,杨苡小心翼翼保守着与巴金通信的秘密,可她还是未能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向母亲坦白了一切。出乎意料的是,杨苡的母亲不仅知道巴金的大名和他写的《家》,还鼓励杨苡向文学巨匠靠拢,学习他的智慧。书中写道:“母亲有次说我,你也不给我争气! 怎么就写不出一本《家》呢? 巴金能写,你就不能写?”母爱的支持与鼓励,是杨苡追求梦想的后盾,赋予心灵飞翔的勇气与力量。
杨苡的母亲虽文化程度不高,却有远见卓识,她顶着压力,为杨苡争取到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杨苡8岁开蒙,却只能困在家中私塾这方小天地里。杨苡似乎注定与洋学堂无缘。然而,杨苡的母亲却认定只有接受新式教育,才有光明的前途。书中写道:“母亲认为我非念书不可,我得有出息,而且上完小学还要上中学、大学,一直念到头。”在母亲的坚持不懈下,杨苡最终进入了当时首屈一指的中西女校,度过了她人生最宝贵的10年。母爱的坚定与远见,为杨苡打破传统束缚,铺就一条通往知识和成就的光明之路。
杨苡的母亲犹如一道温柔而坚定的光芒,照亮了杨苡前行的道路。在这束光亮的照拂与智慧指引下,杨苡得以砥励前行,成就非凡。正所谓:“逆境之中,母爱为灯,照亮远方,成就辉煌。”
陈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