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与无家可归的女孩小文的故事。从影片的前半段就可以看到,不论是莫三妹还是小文,他们都是不被世俗善待的人,莫三妹从小生活在父亲和二哥的阴影中,长大后为了女友打架入狱却被背叛,出狱后继承家业却被歧视,他冷漠利益、意气用事;小文则年幼为父母抛弃,她顽皮淘气、无法无天却又固执己见,亦非符合大众喜爱标准的孩子。但是,就是这样两个性格色彩、年龄差异巨大的人,却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葬礼之后实现了互相治愈,见证了对方的成长。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脑海中所展现的第一印象就像看到一朵散发着温暖光辉的花在绽放。它是一次浪漫色彩与市井烟火的交织,是一场死亡观的转变。
影片主要描述了五场葬礼,每一场葬礼都影响着莫三妹和小文之间关系走向,也促使着他的行业观与死亡观不断地走向完善,小文的不安与孤独得以治愈。
小文外婆的葬礼,代表着故事的开端。不被理解的死亡,既是年幼小文不能理解外婆的死,也指继承殡葬事业的莫三妹无法感知死亡的意义;无处适从的生者,既是无家可归的小文,也是无法认同自己处境的莫三妹。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被遗弃者与一个心理上的自我流放家就此相遇。
一场父母为年幼夭折的女儿所办的葬礼,其中两个情景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葬礼前小文出于同情与祝福将同龄人的骨灰盒涂鸦上各色星星时认真专注,葬礼上对此愤怒心虚的莫三妹面对年幼死者无动于衷。最后莫三妹却因小文的涂鸦反而获得了死者父母更加诚恳的感谢,这也开始动摇了他对殡葬工作原本漠然、利益化的态度。
全片中最奢华的葬礼是为活人而办,莫三妹为了赚取向父亲购买店铺钱选择违背祖训,为子女不孝的老人举办一场活人葬礼。葬礼中途被老人的子女打乱,后辈指责他有辱家门,旁人则视之为热闹纷纷围观,这样荒诞的闹剧却露骨地将世人对死亡忌讳、重视、冷漠的态度展现。
与父亲一起进行“拼骨”,为过去的仇敌修整遗容,莫三妹由最初的拒绝到最后的接受,标志着他真正从过去的职业观中脱胎出来。他不再认为从事与死亡相关的行业是一种羞耻,他逐渐摈除了个人的利益与仇恨,开始承担起殡葬师的责任,成为死者由生向死的守护者。
父亲的死亡突如其来,而死后给莫三妹留下处理骨灰的题目则最终验证了莫三妹死亡观的改变。殡葬师是一群种星星的人,影片开端的莫三妹定是对此嗤之以鼻,但在结尾他却选择以烟花的方式将父亲的骨灰送上了天空当星星。这一选择标志着他最终承载着父亲的期望,成为了一个尊重死亡与殡葬职业的人。
人常道:“未知生焉知死。”但反过来,未知死又焉知生呢?就像影片开头中的各种角色们,最初无法正确地认知死亡,亦无法真正地认同自己,莫三妹的焦躁、小文的恐惧、老人的荒诞、旁人对殡葬业的歧视,皆出于此。而在影片的最后,莫三妹的好友在结婚时从隔壁的婚庆店在众人的簇拥欢呼中走进殡葬店,这一乍看奇特又不尽合理的画面,不恰是影片所希望表达的接纳和尊重死亡的象征吗?
认知死亡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认识到死亡的意义才能更加用心地活着,只有理解了死亡的价值方能更加坦荡地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