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与某本书结缘的时候,这本书就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轻轻走向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莫言的《晚熟的人》,第一感觉是书名很有深意,便兴致盎然地买下。起初,我以为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准备一气呵成地读完,但翻阅后发现这是由12个故事组成的中短篇小说集,每个故事自成一体,讲述了莫言获奖后的里里外外。
《晚熟的人》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讲的是莫言家乡的老邻居蒋二借着莫言获奖的机会在老家发财的故事。蒋二先是在莫言的旧居旁摆摊,卖书,又兼销当地的土特产。最关键的是,在大家都没反应过来时,他已经将莫言旧居西边废弃洼地进行大规模推土填平、盖房搭大棚,并将五间新房出租给一个来自青岛的作家,每年收租金数万元,一时间赚得盆满钵满。在这之前,村里人都把他当傻瓜看待,认为他脑子是有问题的,但事实证明他才是村里最精明的人。他说:“人走时运马走膘,兔子落运逢老雕。我这是运气到了,而我的运气,是大哥您带来的。”“我们老蒋家的人不是装傻,我们的特点是: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现实中似乎并不缺这样的人,默默无闻大半生,看似颓废而潦倒,当多年不见后,突然间的某天,他就容光焕发、脱胎换骨地出现在你面前,生活富足且口若悬河地跟你谈业务、谈理想。他们像一条冬眠的蛇觉醒在春天,觉醒的那一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一切上天赋予的机会财运等都统统收入囊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诸如此类的人,在这部小说集里,他们被统称为“晚熟的人”。
有晚熟,自然也会有早熟,他们之间的区别在文章中也是有交代的。晚熟的人的代表蒋二告诉莫言一起自杀事件。当年和他们一起当知青的伙伴常林晚年喝百草枯自杀了,而常林年轻的时候可不是个胆小的人。想当年,独立营教导员桌上的钢笔都被他偷了,如果教导员枕头下有手枪,他也敢偷。他上了岁数就傻了,吃鱼怕卡嗓子,关门怕挤鼻子,睡觉怕扭脖子。蒋二评论说:“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子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
《晚熟的人》小说集里每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例如书中《红唇绿嘴》,讲的是一个与法律相关的故事,小说以作者的视角讲故事,从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一直写到21世纪互联网时代,以外号“高参”的风云人物覃桂英的命运起伏来构建整个故事走向。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覃桂英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在人生的后几十年里娴熟地利用网络进行操作,不断通过网络制造事端并从中渔利。这种民间的“大神”,也成了当下网络世界一种怪诞,顽强地存在。这一个个的故事,作者都用了一种简明的粗线条直白地讲述,至于故事里人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社会价值的高低,作者都没有进行批判或赞许性的描述,留一片意味深长给读者去消化。作者只是将所有的人与事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般展现在世人面前,用一个个的故事反映着人间世相、人情人性,读罢诸君莞尔一笑也好,心酸心痛也罢,不可思议也罢,均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同读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生成。但就“晚熟”这个词而言,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它应该代表一种不急不躁,静待花开的良好心态,代表了一种求新、求变、不愿意过早地固步自封的一种精神。在我们身边有少年得志者,也有大器晚成者。大器晚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时代与机遇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思想、生存方式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社会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展示他们能力的机会,于是这些人如鱼得水。而每个人的结局如何,都融入到了每位读者对这个时代新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中。
世间万物如花谢花开,成长有时,成熟有时,凋谢也有时。人生如树,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努力成长,接受晚熟,在前行中守住寂寞,忍住孤独;在人潮涌动中保持自我,从容淡定,有挣扎不着急,有期许不漂浮,厚积薄发,静待花开。我想这才是《晚熟的人》用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给我们内心的真正启示:真正晚熟的人,才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我何不做个“晚熟的人”?
作者:吴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