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海洋波涛汹涌的时代,当人们的时间被快餐化、碎片化的信息占据时,碎片化阅读成了常态。不管有人倡导还是不屑,都改变不了它已成为书香社会一道亮丽风景的事实。
关于碎片化阅读,我固执地认为,古时候早已有之。像古人倡导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不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车上、睡觉前、如厕时的零碎时间吗?只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人捧着一本厚重的书,而我们往往借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把一篇文章、一段文字读完。两者从中获得的轻松和愉悦是等同的。恰如有网友说,碎片化的只是时间,而不是阅读。在这方面,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欧阳修作为朝廷命官,先后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位,位高权重,日理万机。但在读书这件事上,他从不懈怠。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诗经》《论语》等古籍,约五万多字,然后规定每天不管多忙,也要熟读三百字,用三年半时间熟读完毕;每天背诵一百五十字,用七年时间背熟。试想,欧阳修在公务如此繁忙的情况下,坚持日有所读、日有所诵,必然是个惜时如金之人。正如他所说:“虽书卷浩繁,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就是凭着这股韧劲,一部部书籍被欧阳修如期啃完,且烂熟于心。
与欧阳修相比,我们所谓的没时间读书,只不过是不会善于利用时间的托词罢了。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如果真想读书,不一定非要有专门的时间坐在书房、书店、图书馆,仪式感十足地去读书。在地铁、火车、飞机上,甚至在各种排队、等待办事、等待开会等间歇中亦可读书学习。所以说,爱读书的人不会没时间,会读书的人,碎片化阅读照样收获满满。
与众多读书人一样,随手捧起一本书,曾是我享受岁月静好的模样。然而,最近几年,由于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琐事的干扰,加之视力不断走下坡路,用大块时间执卷阅读也成了奢侈的事情。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听书,却成为我的“心头好”。无论体育运动还是通勤路上,无论睡前还是节假日的买菜做饭时间,只要打开听书软件,只要把耳朵交给耳机,哪怕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嘈杂,我都能很快沉浸在听读的曼妙时光里。随着主播抑扬顿挫声音的倾情演绎,再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语句,一句句、一字字灌进我的耳朵,流进大脑,浸入心田。听书模式,让我既避免了“风吹哪页读哪页”随性浪漫的阅读,又远离了“3分钟看完一篇小说”“5分钟读完一部名著”“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的肤浅阅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经意间,每年下来我都能听完数十本图书,一部部、一篇篇平时没时间翻阅的经典名著于不知不觉中也全部得以听完。为适应多样化听书需要,我的听书软件也几次更换。目前,我打卡最多的软件是学习强国。正是这些功能强大的学习软件,为我的碎片化阅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在浩渺的书海中尽情徜徉、翱翔,好不快哉!
读书,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凝神静气享受碎片化阅读带来的乐趣,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绚丽风景。
作者:马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