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北国已染上霜色,遥远的南方即便有些许寒意,但真正的冬其实尚未到来。这一时节不比春华烂漫,也不似凛冬严寒,可正是因为还没有完完全全被冬的凛冽所征服,倘若捧一杯热茶,倒使我能够在这个轻盈而诗意的时节里,惬意地畅游在书的海洋。
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喜欢那些充满智慧的文字,它们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喜欢那些情感丰富的故事,它们仿若一幅幅画卷,展现出人生的喜怒哀乐。
年少读书,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如今读书,更多是为了沉淀自我,也为了传承文化。
外公是一位有着几十年教龄的教书匠,大半辈子都在钻研语文。他总说圣人的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读书所能带来的益处,外公深信不疑。于是,读书这件事在我们家便成了一种传承。
我从前不喜在这时节读书,虽大雪未降,但已让人缩手缩脚,实在不舒服。那时我刚上初中,课业压力还不大,然而外公坚持了六年的每日伴读计划,依旧在进行着。那时候,还未完全感受到冬日读书美妙的我,常分神出错。我常在心里想:冬天一定要读书吗?唯有阳春三月、盛夏蝉鸣、凉爽秋日才是读书的好时节呢!天气好,读起书来心情才愉悦。
后来,我在冬天读书时又增加了写读书笔记的环节,便更厌烦在冬天读书了。于是某天晚上,我悄悄“逃课”,因为姨妈家就在楼上,我便决定去她家躲躲。姨妈家很安静,询问后才知道是姨侄在卧室看书。
经姨妈允许,我来到姨侄房间。轻轻推开房门,小心翼翼地绕到姨侄身后,在他身后站了几分钟,他都未发觉我,我有些气恼,拍了拍他的肩膀,气鼓鼓地将双手环抱于胸前。
他转头看到是我,脸上立刻洋溢出天真灿烂的笑容,可随即又不开心起来:“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好久都不明白。”我接过书,才发现这首诗原来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小学的时候外公就曾指导我读过、学习过。我酣畅淋漓地给姨侄讲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这首诗的意思。在顺利“授课”后,我心中激动、开心、自豪,同时又带有一种追悔之情,在心里久久回荡。
诗歌讲完后,他又央求我陪他一起看一篇小小说。我们开心地读着书中的故事,讨论着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在和姨侄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他获得了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读书的魅力。
那天回家后,我读书便认真起来,也常常去和姨侄一起读书,把外公讲给我的知识也常说给他听,即便他常是抓耳挠腮,愁容满面。
又是一个冬日,我的思绪随雪花飘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让我明白:时节无法及时带来的春天,文字却可以。元代翁森在《四时读书乐》之《冬》篇写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天寒心亦静,冬日好读书,无论是人声嘈杂的白天,还是风雪交加的夜晚,徜徉在一本喜欢的书籍之中,一切的焦躁都会退去。
高中毕业后,外公的读书日程表便不再继续。可读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上大学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
又到小雪时节,我正在图书馆读书。窗外是雪花纷飞的冬日,窗内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品读着李娟老师的《阿勒泰的角落》,这被时间磨砺过的文字,竟如此温暖。犹如一杯热茶,茶香袅袅升起,那茶香、书香久久萦绕,氤氲了整个冬天,直暖着我的心。
小雪,小雪,谁说冬日不是读书好时节?若得闲时,大家不妨读读书、写写字、听听文。关上门窗,阻隔寒流喧嚣,再泡一壶热茶,漫步书中。任它窗外寒气逼人,有书在手便觉岁月安宁。
作者:肖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