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绘鄂温克族生活状况的长篇小说,描述了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的历史变迁。书中特别强调了鄂温克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关系不仅塑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也启示了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鄂温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他们从不砍伐新鲜树木作为燃料,而是利用自然脱落的枯枝和被雷击或狂风倒下的树木。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从自然中可持续获取所需,而非破坏自然的信念,表达了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面对他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鄂温克族会感到痛心,并公开谴责这种行径。他们信仰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灵性、有生命,它教导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并保护环境。
鄂温克人的文化传统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们信仰山川树梢间的神灵,生命终结时选择天葬或风葬,让肉身归于自然,灵魂回归宇宙。书中这样描述河流“我们是离不开这条河流的,我们一直以它为中心……它的支流就是展开的五指,它们伸向不同的方向,像一道又一道的闪电,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在描绘连绵的山峦时,作者写道:“山上的树,在我眼中就是一团连着一团的血肉。”这不仅表明河流和山脉对他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也反映了他们对环境的珍视。
此外,鄂温克族擅长从自然中智慧地取材,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们的房屋是“像伞一样”的可移动希楞柱。这种结构是用大兴安岭地区的常见落叶松杆作为主要材料建造而成。白桦树的汁液是鄂温克族人最喜爱的饮料之一,只需用猎刀在树根轻轻划开一道口子,桦树汁便可获取。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显示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强调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自然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独特视角,深入探讨了鄂温克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鄂温克族的历史底蕴,也为我们探索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珍视生态环境、维护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它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中寻求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邓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