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中国】张宏杰 著
相传,有一小偷潜入一户人家,躲在房梁上。
见这家的一个少年正在屋里挑灯夜读,于是就想等少年睡了再实行偷窃。
谁知这少年在背《岳阳楼记》,反反复复,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记不住。
小偷听累了,等得也困了,于是趴在房梁上小睡了一会。
醒来后,只见少年还在背书,依然背不出来。
小偷忍无可忍,跳下去直接怒骂少年:“你这么笨,还背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
接着,小偷便从头到尾把文章给背了一遍……
这个笨笨的少年,就是曾国藩。
这个流传下来的故事,是真是假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曾国藩的天资的确很一般。
他出身平平,家族里五六百年都没出过秀才。
但他最后却在科举之路上一路升迁,还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最后领航者。
曾国藩的一生,从不绕弯子,不走捷径,追求扎实彻底,最终逆风翻盘。
归根究底,就一个字:熬。
01
熬过名落孙山
道光十二年,湖南省湘乡县住着一对有名的父子。
他们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为他们是十分了不得的厉害人物。
而是因为这对父子数次参加科考,却屡次不中。
父亲曾麟书一心向学,从十几岁开始进入考场,场场不落,但每次都名落孙山。
平常人考个三次五次,考不中就不再入场丢人了,但无奈,曾家有个科举梦。
于是,希望又寄托在儿子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5岁开蒙,8岁读完五经,9岁学做八股文,才14岁就开始了考场生涯。
他背文章、悟经典,家族满心期许他能鱼跃龙门,但似乎他遗传了父亲的笨,屡次折戟考场。
周围质疑声渐起,父亲考不中,儿子也考不中,祖坟没冒青烟,怎么折腾也没用。
旁人的冷眼嘲笑,如针芒刺背。
曾国藩第6次科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院试发榜这天,父子俩满怀期待地赶去看榜,这一次,父亲曾麟书的大名赫然上榜!
而曾国藩却第六次名落孙山,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最糟糕的是,他的文章还被挑出来作为反面典型,示众悬牌批责,让大家引以为鉴。
这下,曾国藩不仅是湘乡的名人,更是在全省人的面前丢尽了脸。
但消沉之后,他没被这重重打击击退。
依然寒来暑往、挑灯夜读,还把自己的文章和别人的同题作文进行对比和总结。
最后,调整心态再度出发,参加第七次科考。
只凭一股“熬”劲,坚守读书人的志向。
这一次,秀才榜上,他的名字成功在列!
苏轼曾写过一句话: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意思是,古代那些立下宏大志向的人,未必要有超越常人的才华,但一定要有坚韧刚强、能熬的意志。
人生恰似考场,布满坎坷,名落孙山不过是其中一场“暴风雨”。
人若缺了“能熬的决心”,轻易在困境前缴械,便永失翻身可能。
熬过去,才有机会改写命运,奔赴自己的远方。
02
熬过嘲笑讥讽
九年秀才考试生涯,那是曾国藩生命中最不堪的痛苦记忆。
他后来回忆道:“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胃肠赶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
那是无数个日夜埋首书案、诵读经典。
那是每一次提着沉重的考篮,跋山涉水徒步到考场。
有记载称,曾麟书为了考一个秀才,足足走了约11900里路,曾国藩也走了近5000里。
一次两次考试落第,非常常见,但屡考不中,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这本是自家的憾事,却成了旁人嚼舌根的“素材”。
邻里乡亲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让他在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舆论焦点。
唾沫星子能淹死人,闲言碎语不断,有人嘲讽他们“白费功夫”,有人“不是读书那块料”……
曾国藩年轻气盛,自尊心极强,虽满心委屈,但他还是选择把不甘深埋心底。
不仅没有被打倒,反倒在这境地中悟得了“尚拙”之道。
没有惊世天资,既不能出口成诵,也不能妙笔生花。
常常被嘲笑的他,索性以拙为进。
别人用一分力,他便用十分功,别人读一遍书,他反复研读至融会贯通。
从背诵文章到研习经史,每个细节都死磕到底。
用最“笨”的办法夯实根基,把冷嘲热讽当作磨砺心智的“砂石”。
靠着“能熬”的劲头,一步一步在学问之路上攀爬。
默默沉淀、厚积薄发,所有苦难终会化作耀眼的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郑板桥如是说道。
在艰难中,愿我们也能像诗中这竹子一般,傲然挺立,不为外界压力所干扰!
03
熬过名誉扫地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这时的曾国藩已经经历了官场的毒打,决心息影山林,但朝廷哪可能放过他。
朝廷诏命曾国藩出山,兴办“团练”,保卫乡里。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既然自己的才华在朝廷上无法得到施展,何不趁现在天下大乱,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于是曾国藩毅然决定出山大干一场,他一到长沙,就开始严密部署。
武装团队训练,为百姓除暴安良,土匪们纷纷对他的残忍手段感到害怕,不敢轻举妄动,社会安定了不少。
谁知此举行动过火,动了朝廷官员的奶酪,树了不少敌。
权利,是朝廷官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攀附资本, 曾国藩的成绩恰恰衬托了他们的无能。
像曾国藩这样一不要钱,二不要利,只想真正为国家分忧、干实事的人,无疑违反了官场潜规则。
一时间,关于曾国藩的恶意非议四起,地方官也认为他过于残酷,开始厌恶他。
除了治安,他还从头到尾亲自打造了一支军队,名为湘军。
这时的他,士气大发,一心想立战功。
在时局中也渐渐有了赫赫威名,成为了各方势力都不敢小觑的存在。
但在咸丰皇帝看来,曾国藩还是只会纸上谈兵,百姓和朝廷官依然对他猜忌重重。
1854年,战争爆发,官兵不足,朝廷派出曾国藩的军队出战。
士气高昂的曾国藩原本胸有成竹,认为必胜无疑,到时不仅能够声名远扬,还能让皇帝对他刮目相看。
谁知,他还是高估了自己和军队,最终输得彻彻底底。
这支军队是曾国藩几年来的心血,他倾注了很大的期望,可是一瞬间不复存在。
这次打击,对于曾国藩是空前的,让一向沉稳的他顿时陷入了苦闷之中。
一开始曾国藩就不被朝廷官看好,如今真的败了北,更是迎来了众人的谩骂。
大家说他劳民伤财、纸上谈兵,还关上了城门,不让曾国藩进城。
所有人都在看曾国藩的笑话,嘲笑他,说他白吃老百姓给的粮食。
几个官员幸灾乐祸之余,还起草奏折,煽风点火,弹劾曾国藩。
所幸,他派出的另一路湘军在湘潭获得大胜,这是太平军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总会有至暗时刻。
熬不过去,只能坠入深渊,熬过去,便是光明大道。
生活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替你承担,我们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负重前行。
写在最后
曾国藩本是一介笨人,最终却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圣人。
他抓到的是一副烂牌,最终却打出了王炸,赢得无比灿烂。
这一路步步升级,都离不开一个“熬”字。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种笨拙的精神。
告诉你我,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死磕到底,踏踏实实熬过去。
便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