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身富不如心富,心贫甚于身贫。人心至灵至动,惟有读书可以养之。前天是世界读书日,不由得想起我的一些读书往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高中毕业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在村里当干部的父亲,悉心告诫我,要想为人师表教好书,自己就要多读书。父亲还说读书使人“心富”,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养性!
时隔不久,我在教书之余,爱上了文学创作,父亲又进一步教诲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鼓励我多买点文学名著阅读。
我的老家在湘北偏远的农村,那里湖塘密布,河道纵横。青年时代,在农村教书的我,要想出村买一本文学书籍读,都要过河渡水,步行二三十里乡路,到一个大镇街上的新华书店去才能买回来。
其时在我们县一些小的乡镇街道根本没有开办新华书店,只有到县城和大的几个乡镇街道才能找到新华书店。而离我老家最近的一个新华书店,是开办在外乡的三仙湖镇,相距我家有很远一段路程。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出村买书,是1979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那天,我拿着家里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冒着高温酷暑,乘了两次渡船,跨越两条河流,步行近三十里乡路,才从三仙湖镇的新华书店里,买回了一本周立波的文选集《山那面人家》和一本李准的作品集《李双双小传》。
那天,买了那两本文学名著后,在回家路上,遇上了一场大雨,我跑了好长一段乡路,才找到一户农家的屋檐下躲雨。夏天的雨虽然来得急促,去得也快速,但还是把我身上的衣服和买回书籍给打得透湿。
回到学校后,我将打湿的两本书放在太阳下,认真地晒了两天,书中的纸张才全部晒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以后的几年里,我到那个镇的新华书店去买书,都会央求书店工作人员,帮我把买了的文学书籍用一块胶纸包好,这才拿着往家返。
那时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都是极好的。他们不但每次将我买的文学书用塑料纸包好,并且他们主动登记我想要买的文学书,即使当时书店内没有货,过一段时间他们都会想办法帮我调来,给我留着等我买。
一次,我进入三仙湖镇新书店买书,顺便对工作人员说自己想买一本1978年全国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想尽早读到卢新华的《伤痕》、肖平的《墓场与鲜花》、刘心武的《班主任》等优秀作品。这家书店的员工非常重视,一个星期内便调到了书。据他们说,他们打电话联系了好多家新华书店后,才终于找到了这本书。
那时节,我们这些年轻人,之前遭受过阅读物的荒芜,当时尊重知识和“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春天到来后,我们这代人对读书的渴望尤为强烈。记得在一年时间内,我熬夜阅读了过河渡水买回来的陈国凯的短篇小说集《羊城一夜》、魏钢焰的散文集《绿叶赞》、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张林的长篇小说《火焰花——一个列车长的日记》和从别人手里借来的冯骥才长篇小说《啊》、冯德英长篇小说《苦菜花》等十余部文学作品集。那时我觉得自己的内心无比丰盈。
当下,我们正处于数字化时代,社会的进化比想象中的要快上好多倍,但有些人用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没时间阅读”竟成为当下部分年轻人最大的借口。他们有时间玩抖音、玩快手、玩游戏……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在我的青年时代,过河渡水购买纸质书就为了阅读。那样的风景,我希望永远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