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了,又开始了宅家生活。
宅家的日子,打发时光最好的方式就是听书。
先是各种公众号上听,后来转到某喜上听。
热播榜中排行第一的是盗墓小说,有一部竟长达1134集,收听人次高达52亿。离奇曲折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情节、步步紧逼的节奏,对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确实很有吸引力。我试听了几集,听得毛骨悚然,已经衰老的心脏禁不起强烈的刺激。热播榜中这类书就没有再听了。
于是便听《红楼梦》。这读了一辈子的书,一集一集地听又是什么感觉呢?《红楼梦》的播出版本有好几种,我选择了有声剧,不光有主播,书中主要人物的对话还有配音,且每一回播讲完后,还有演员张国立和台湾著名红学家欧丽娟的讲解释疑。正暗自庆幸听到了一部好书,没想到听了第四回便提醒要花钱购买。于是便加入会员,每月18元,本以为什么书都可以听了,谁知还是划了楚河汉界的,有些书加入会员就可以免费听,但像《中国文学大师课》《世界文学大师课》和《红楼梦》有声剧这样的作品,还需要另收费,只是可给个折扣而已。
既然加入了会员,便先听会员免费收听的节目吧,比如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化必修课》。不是重出江湖,而是从远方归来的秋雨先生从世界视野看中国文化,生动阐述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重要的作者作品以及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并将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分析中国文化长寿的原因。正如先生在每集开头所说,中国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它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每个中国人去认真学习和领会。略带江浙口音的秋雨先生的授课带我沿着中国文化的脉络系统地学习了一遍中国文化史,对祖先留下的灿烂文化有了比以前深刻的认识,其中涉及的美诗美文,在听了余先生的讲解后,又取其原作细细研读,更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易中天先生曾以讲三国风靡中华,这次又以他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解宗教色彩最淡而哲学意味最浓的禅宗。禅“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它追求的是终极智慧,中天先生风趣地把智慧比作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每天不像总经理般忙忙碌碌,却是公司的灵魂和核心。清高的,玄妙的,云里雾里的禅,易先生通过“天花乱坠”“拈花微笑”“终成正果”等一个个公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禅宗的起源、要宗、传承衣钵和成佛的关键是破执,还讲了破执的手段。听了以后还是云里雾里,因为禅本就是云里雾里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更多的是“意味”而不是“言传”。易先生略带楚地口音的普通话,有些嘶哑的独有的抑扬顿挫,把一个个公案说得妙趣横生,一个个典故讲得生动鲜活,每天听上一集,整个身心都非常舒畅,去除宅守家中的孤独和焦虑。
有些书既不要购买也不需加入会员,只须收听插播的广告即可。作为媒体人,我完全能够理解制作播出方此举的用意。一个广播作品,需要播讲制作,需要机器设备,有些还需购买作品版权,哪一样都需经济支撑,不卖作品就只能卖广告时段,不出钱收听此类作品当然得忍受广告的插播。这类书中其实也不乏精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老舍的《骆驼祥子》,莫言的《蛙》《透明的红萝卜》等。仔细搜索,还能听到儒雅的白先勇先生谈《牡丹亭》,博学的蒋勋先生细说美学,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分析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他们或带台湾腔调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或苍劲老到鞭辟入里地讲解分析,使我如沐春风,在品尝佳作的同时充分感受播讲人渊博的学问、风趣的谈吐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犹如一溪碧水在耳边轻轻流淌。
听书可边饮茶,边走路,边做家务,听到精彩处,茶不饮,路不走,家务亦停。一体二用的好处是什么都不耽搁,害处是什么都没做好。听书不像听相声一笑了之,书中的道理有时需掩卷而思,有时需反复研读,有时还得反刍咀嚼,所以,听书犹如“药引子”,让你了解梗概,知道故事,认识人物,而要深入到书里去,还需开一盏读书灯认真地阅读。但通过二度创作的可听之书,在宅家的日子里忠实地陪伴着我,给我展示了一个丰富的有声世界和一段既封闭又开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