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这两个字,也许属于很平凡的字眼。因为,它本身就很普通、很平凡。即郊野之外的一种山野之芳香。
史书上没有记载得很清楚、很详细,其实,早在大宋年间,钦州那时候却有过一个叫做“野香亭”的榭亭,而由此产生过一首以此名而流传下来的宋朝诗词——《野香亭》。
据明嘉靖时期《钦州志》这套史书上的记载,书本中,虽然只是简单的记载:“野香亭”,“址无考, 商翁《野香亭》诗文。”
这首由当年在钦州的陶知府,陶弼大人泼墨所作的一首闲诗词。
《野香亭》全诗文字如下:
野香亭下新开萼,
半是夭桃半是梅。
旧说武陵源上去,
今疑大庾岭边来。
人闲亭上醒还醉,
夭暖墙头落又开。
宾客笑谈民鼓舞,
不知何者号春台。
从这诗的内容看,陶大人视觉中的 “野香亭”有这样的一番情景,即“野香亭下,半是夭桃半是梅”。大人下笔一开始,他便对眼前的景致作了一次比较认真的描述。从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来看,时间可能已经踏进入一个“盛春”的季节。这不,“野香亭下新开萼”, 这野香亭下,已经尽是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的景致。不过,大人讲:“半是夭桃半是梅”, 这“夭桃”其意思是艳丽的桃花,也有比喻少女容颜的美丽,出自《诗·周南·桃夭》。然而,作者又加上有一半盛开的花肯定是梅花。
“旧说武陵源上去,今疑大庾岭边来。”作者此时提到“武陵” ,而“武陵”通常是指武陵山区。而这个武陵山区,又是指武陵山以及整个武陵山余脉所在的区域(包括山脉也包括其中的小型盆地和丘陵等),位于中国华中腹地,它是中国现有14个“集中连片地区”之一。武陵山区东临两湖,西通巴蜀,北连关中,南达两广,是中国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之地。
一句“今疑大庾岭边来”。陶大人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因为一千多年前的陶知府,就能站在钦州的地界上,联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大庾岭”。而这大庾岭,即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庾岭要塞。它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地点。那里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要塞和唐代张九龄在梅岭建立的梅关等。据《南康记》说横浦关离“南野县大庾岭三十里”就是称要塞部分。后来以之称呼大山和山脉。大庾岭山脉又是五岭之一的大庾岭以庾岭(梅岭、东峤山)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脉。仿佛此时此刻,知府深知钦州通道之重要性。
“人闲亭上醒还醉,夭暖墙头落又开”。 当然,工作归工作,今天的“我”,算是一个不带公务在身的人,于是乎,一个“人闲亭上醒还醉”。看到这里,先是迟疑了一下,很快我也已明白了。此刻大人的醒与醉,都不因酒有关,因为陶大人非常爱茶,只是不知那时他喝的是灵山茶?抑或是那雾岭茶?因此,这“醉”或因茶而致的。
“夭暖墙头落又开”是的!品着钦州好茶,赏钦江美景。仿佛亭子墙壁上方的靓丽艳花落了又开放一样的美丽。
“宾客笑谈民鼓舞,不知何者号春台。” 当然,“我”虽然好像只顾在此品茶,但我却熟知“宾客笑谈民鼓舞”,他们反馈给“我”的是,在钦施政期间,所见的民心每每都是欣喜与鼓舞的情形。当然,可能也有民众不知是“我”在发动、在鼓励他们去做边贸的,“何者号春台”, “春台”,就是宋代年间钦州很有名气的国际博易场。
从陶大人在钦留下的“墨迹”看,他的运行轨迹每每都与博易场,与海上丝绸之路靠近。即从那个时代起,我们钦州的父母官就已经很关心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运转情况,特别是关心钦州博易场的商贸经济情况。这一点,足可以证明他亲近民众、亲近百姓;这一点,也值得一代代钦州后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