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溪流走,是一片桃林地。桃树是绕着溪流而生长的。褪去了青涩的桃子挂满枝头,一个赛一个漂亮,桃果诱人,园子景色更为宜人。
这边厢,在一棵长得特别硕大的桃树下,一对妙龄男女正在互诉衷肠,女子的头靠在男子的肩膀上,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甜蜜对视间,连空气也甜蜜起来。一对鸟儿适时地在一旁的枝头上嘤嘤莺莺,像是与他俩应和着。一会儿,只见男子从衣袖中掏出一个连体的木头人像放到女子的手上,那眉眼容貌是照着他俩去做的。女子心有灵犀,也从衣袖中掏出一方丝绢手帕递给男子。那丝绢手帕是女子亲手绣的图案,满盈盈的水中是一对在水中嬉戏的鸳鸯。此时,那对鸟儿叫得更欢了,好像是特意前来捧场的。魔幻的一幕出现了,满天的星星像相约好了似的,一同把整个夜空照亮,不早不晚,画外音响起: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好一个“投木报琼”!
这是诗经里的《国风·卫风·木瓜》(此后简称《木瓜》。此诗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通过述说一对恋人互赠爱情信物,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投木报琼”因《木瓜》诗成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对应诗中原意而言,所传递的意思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你赠木瓜给我,我赠你一块美玉。而故事中的男女所赠的东西在价值上不管是对等或是不对等,在意义上都是对等的,因相互爱慕而赠礼物,或许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定情物。见物思君,以慰相思,这不正是古代男女互诉衷肠常见桥段吗。往深处上去想,诗里的“木瓜”和“玉琚”更应该是一种情感交融的象征意义:你对我好,我要对你更好。这是古人崇尚礼仪的至高境界。
散发思维去想,古人有以报恩德的故事为“投木报琼”“投桃报李”作佐证。《左传》里有结草衔环的故事记载。结草和衔环本是两个故事:前一个故事说的是某士大夫允许已过世的父亲的爱妾另行嫁人,免使殉葬,那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衔环讲的是一个孩童救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身居高位。后代文人将二典故合成“结草衔环”,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致死不渝的情怀。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可见,古代文人深藏着“投木报琼”或“结草衔环”的感恩价值观。
从字面上去理解,“投木报琼”的确只是纯粹简单的情感交流,而“投木报琚”更应看作是上一层次的“情感互赠”。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对待情感的看重,当然这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在精神上的契合,体现的是对他人的情意的珍视,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表达的意义等同。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出自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文人编辑收录,为教子教孙醒世用。
得人好处或恩惠理当珍视或加倍回报,这正是传统的道德亮点。汉代张衡《四愁诗》云:“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类似。
而凡事都有对立面,人性有善有恶,投木报琼、投桃报李也好,投金报玉也罢,都是人性的善的体现,而站在其对立面的就是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恶名了。世人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它揭示了,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你对其仁至义尽,其恶人的本性也是难以改变的。可见,人性的恶能恶到什么程度?能恶到让人怀疑人生,恶到暗无天日。这个故事同时也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要做一个善恶分明的人。
另一个反面的例子是《东郭先生》,讲的是晋国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把“博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被“恩将仇报”险遭厄运。生活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东郭先生”式的问题。像狼一样的恶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学会保护自己才是良策和王道。
相比之下,投木报琼、投桃报李和投金报玉的情怀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画外音再次响起: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满天星光下,月亮已经离开柳梢头升得很高,在忽明忽暗的云朵中穿行,月色淡淡,桃园静静,应景的鸟儿也双栖双息不见了踪影。桃树下的这对可人儿趁着月色溶溶的当儿,已经定格在永放光芒的《诗经》中,投木报琼,永以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