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曾烹制出许多数不胜数的美味佳肴,令人举箸品尝,每每齿颊留香胃口大开。《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以回溯的眼光,聚集秦汉盛世时的美食时代,借助文献资料和考古珍藏,为大众多维度地绘制出一幅精妙的中华美食图。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光时代,不仅国力强盛,还以盛产美食著称。彼时,已初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体系,它在饮食结构、饮食文化交流、饮食制度、烹饪技法、宴集礼俗等诸多方面,一举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基本饮食格局。
在秦汉时代,以粟、麦、稻等粮食为主食,以蔬菜和一定的肉类为副食的大众饮食,已然成了国人餐桌上的标配。约成书于该时期的《黄帝内经》,就从健康养生的角度,对此有过系统的解析,充分肯定了这种以谷物为主、菜蔬果肉为辅的饮食结构,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基于这一共识,这一传统的饮食习惯,一直流传至今,造福于一代代国人。现代医学也充分证明,以谷物为主,荤素搭配的膳食结构,比较适合中国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这比以肉食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显得更加科学合理。
谈完了国人的饮食结构,再来看看秦汉时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在那个农耕社会,广袤的中原大地不光有各民族地道的传统美食,而且,创新求变的国人还善于汲取外来饮食文化的营养,本着“拿来主义”的探究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着祖国的饮食版图,力求让中华美食在赓续传承中,始终都能做到历久而弥新。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张骞。当年正是由于他奉旨出使西域,不仅带回了葡萄、石榴、大蒜等十多种食物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而且,随着野生、人工栽培、异域引进三种栽植方式的推广,也正式开启了两千多年来国人食材获取的新路径,大大丰富了国人的餐桌。
此外,睿智的国人还善于在学习外来饮食文化的同时,举一反三,把饮食之道与治国理政巧妙地联系到一起。秦汉时代,就不乏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从寻常的饮食侍弄中,受到启发,由此顿悟到治理国家犹如分盘吃饭一样,唯有把握好均衡的原则,兼顾各方利益,理顺各方面关系,方能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有可为、有可不为”的治国至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饮食之中实则意蕴着大志趣。他们不仅负责帝王将相们的一日三餐,还掌管着朝中祭祀及往来使节和商贾的饮食。秦朝时还特地颁布了《传食律》,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些“食官”们的工作职责和监护义务予以明确,由此开创了食品安全管理上的先河,这对后世饮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溯中国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演绎中,古老的饮食文化业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的宏阔体系中,一路传承,一路演进,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现代人吃饭,往往喜好几个人围桌而聚,点上美酒佳肴,边吃边聊,借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并把这种应酬,称之为赴“宴席”。其实,这一习俗早在秦汉时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叫“筵席”罢了。有意思的是,虽是大宴亲朋,可古人参加这样的“筵席”,却都是分餐制,一人一桌,各吃各的。只是到了近现代,在千年的演进中,不觉变成了聚桌而坐,“筵席”也改称为“宴席”了。但秦汉“筵席”中的基本礼仪、规范、习俗等,有些至今仍在沿袭,中华饮食文化之魅,由此可见一斑。
《秦汉的飨宴: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对秦汉美食的重点推荐,既有历史沿革上的人文解读,也有美食风味上的详尽介绍,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有滋有味地呈现出中华美食的迷人之处。从南越王的烤乳猪、汉代迷人小火锅、到巴蜀茗茶……这些秦汉时代的众多美食,不但鲜活在历史的深处,还把美食文化的芬芳,执拗地播撒在一行行的书页里,连同馥郁的翰墨之香,一同飘送到千里万里,沁润着心房,芬芳了我们的心灵……
作者: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