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乡情、亲情的无比眷恋,本着对流年岁月的抚今追昔,当代著名作家刘庆邦的散文集《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如一缕淡淡的乡愁,飘荡在芳香的书卷里,温馨而袭怀。其对故园风情风俗的描画,对家乡亲人饱含真情的回忆,又恰似一曲温暖质朴的故园之歌,响彻在心头,时时牵引着我们一次次向着故乡的方向深情凝望。
这是一本对故园情怀和家乡物事的真情书写,也是一次穿越生活河流、追溯故乡原色的精神探求。刘庆邦以质朴的笔调,细心勾勒着家乡的轮廓,用心描画着家乡的风貌。家乡的土地尽管贫瘠,但一草一木都饱蘸着深情,带着家乡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时时给人以温暖的力量。作家以不漂白、拒粉饰的笔墨,将那片土地上的历史与现状,将生于斯长于斯的乡人们的精神风貌,原汁原味地呈现于笔端。那种对家乡深沉而厚重的爱恋,也一次次从他朴实而真挚的文字中跳荡出来。如在《告别泥涂》里,作家就别出心裁地从家乡的黄泥巴写起,先写它的黏人,进而以回溯的眼光,简要叙述了建村以来无钱修路的尴尬,接着,笔锋一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对改革开放后家乡已修建起公路予以了热切的赞美。作家自豪地写道“村支书特地领着我在修好的路上走了一圈儿。路修得相当不错,路基厚墩墩的,平展的水泥路面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白光。”家乡彻底告别了黄泥巴路,平展的水泥路从此将把乡亲们引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为此,作家一语双关地抒发道“我的乡亲们再也不用在阴雨天蹅泥巴了。不难想象,雨下得越大,我们的路就越洁净,越宽广,越漂亮!”借着“路”的延伸,作家用意蕴深远的文字,憧憬着家乡至美至纯的发展前景,虽简短但铿锵有力,这样意味深长的诠释和书写,读来怎不令人怦然心动?
刘庆邦虽然离开故土多年,但故乡的身影仍时时辉映在他的眼前,那份乡情和亲情常常让他睹物思人,油然想起自己亲爱的爹娘和兄妹。无论是在《母亲的奖章》一文里,还是在《那双翻毛皮鞋》一章中,作家都是以寻常的家什为题,围绕着发生在其间的温暖和感动,将内心的触动与感怀,细腻传神地表达出来。《母亲的奖章》追忆了母亲勤劳坚韧的一生,用极富哲理的语句热情讴歌了母亲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母亲的身材并不高,才一米五多一点。母亲的体重也不重,也就是百斤左右。可是,母亲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量呢?以前我不能理解,后来才慢慢理解了。母亲的力量源于她的强大的意志力,也就是我们那里的人所说的心劲儿。”虽然母亲的奖章最终被遗失,但母亲身上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却永远让人难忘。而《那双翻毛皮鞋》则聚焦于作家与自己兄弟间的人情往来,用真诚的文字既写下了对真情的向往,又写下了对弟弟的内心愧疚,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情深意浓,每每读来,总有一份温暖在涌动。
乡愁,不只是带着地域特色的家乡风物,更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互帮互助的那些真挚乡情。这种情感,寻常而细微,需要一双发现美、采撷美的慧眼,从平凡的烟火生活中挖掘萃取出来。刘庆邦既能以“入世”的眼光,与火热的生活共情共勉,又能以“出世”的笔法,凭着一个作家的敏锐和睿智,精心提炼着这一缕缕温暖悠长的乡愁,以其返璞归真的文字,深切表达出对家乡物事、故乡亲人真诚的爱恋。即便离家多年的游子,沉浸其间,品读着他情意绵绵的书写,也会在同频共振中,生发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感喟。那盘桓在心中的乡愁,也会随着夏日里的习习凉风,渐渐飘散,余留下长长的心灵慰藉。
作者:黄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