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算来,书香伴我,已走过四十个年轮。回望读书路上,串串脚印,深深浅浅,平平仄仄,犹如一部大书,镌刻着岁月,氤氲着书香。
也许是父亲遗传,也许是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作为农民,父亲是特别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即使农事再忙,他每天也会忙里偷闲,看看书,过过瘾。父亲读过私塾,当天先生“点”的书,第二天他必定第一个背完,因此,先生常当着爷爷的面盛赞父亲。
在乡下老家,每年“双抢”最忙。“双抢”过后,父亲必定去小镇卖土特产,之后必定带上我去小镇上唯一的新华书店看书。一年一度的上街进书店看书,成了我童年最美好温暖的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小学时,放学回家,当着父亲的面,我流利迅速地背完课文,做完作业,就是开心的读书时间了。上初中了,我是走读生。走读辛苦,但是幸福:干活的时候,听父亲说书;歇着的时候,读家里父亲看过的“课外书”。也许正是因为父亲的“纵容”,我读的课外书比同龄人多,写作文得心应手,几次在全镇作文比赛中获奖,奖状总被父亲贴在老屋墙上最显眼的地方。上高中了,学校就在镇上,从此以后,我去新华书店就方便了,一有空就去读书。
大学里,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有时,我也上街逛书店,用最大限度地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书……大学毕业时,看到我两大箱书,父亲满脸惊讶,反复问我哪来这么多书。我如实告诉父亲:有同学送的,有比赛奖的,还有自己攒钱买的。
读书真正成为生活常态,是在工作以后,尤其是在有了梦寐以求的自己的书房以后。陆游诗云:“人间有味是读书。”金圣叹感慨:“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书房里,床上有书,枕边有书,顺性而乱,随时翻看。一有闲暇,我就读书,写作。最惬意的,是熏风轻拂,或阳光斜照,或月色皎洁,静坐书斋,一杯清茶,静心读书……读书有福,读书快乐——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也许耳濡目染,妻子和儿子也爱看书。妻子回忆:当年山城相识、相恋,最动心的是我简陋的居室里,桌上、床头甚至椅子上都是书。儿子看书多了,写作文得心应手,高考语文轻松拿下高分。
偶尔接父亲进城,陪父亲逛街,去得最多的还是书店。每当买了新书,父亲饱经沧桑的脸就笑成灿烂的花。这情景,多像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了新书……
我很感谢父亲,送我走上了读书之路。我也很自豪,“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一家三代,与书结缘,书香氤氲不散,书风绵延不绝。
清代学者张潮谈到人生三阶段、读书三境界时这样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就如台上玩月。”其实,无论阶段或境界,书香氤氲的日子,总是那么温润、厚重、丰盈、优雅。书香家庭,是书香中国的细胞。
作者:贺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