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风格、题材迵异的三本书,其实又有着神奇的一致性。
心理大师欧文·亚隆说,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的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物质的高度发展,无从解决困扰,反而让困扰变得更是困扰。有人说:“这是一个重返精神世界的时代,人类智慧的进化突破一个个想象的极限,将文明的视野不断拓展,人们却开始重新立于浩瀚星河中的精神依托。”
最近,阅读了《摆渡人3 无境之爱》《我们内心的冲突》《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本是心灵疗愈类畅销书籍,一本是心理学经典读物,一本是自然主义写作的小说,却无一不与精神世界、与心灵相关,无一不是在诠释人生的三大关系: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的关系。
《摆渡人3 无境之爱》是在阅读《摆渡人》前两部后再读的书目,个人觉得不如前两部引人入胜,但仍是值得一读的。“荒原的样子,是你心像的映射”,步入荒原的灵魂,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内心的投影。荒原将现实生活中看不见的情绪、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本性,用人可以感知到的地形地貌、气候具象化,成为渡过荒原的阻碍。心魔,你越关注它,它就越强大;你无视它,它即使存在,也很难干扰到你。记得有书友曾给我留言:“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他们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穿越黑暗的荒原、让我们知道奔跑的方向。我们都需要别人的摆渡,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却需要自己对自己的摆渡。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真正能摆渡自己的是你自己。”每一个拥有善良灵魂的人都可以成为摆渡人,而每一个拥有坚定意志的灵魂都可以到达“彼岸”。
《我们内心的冲突》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总是与自己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儿童时期的经历非常重要,若儿童与别人的互动方式,是基于迫切需要和对利害关系的判断,而非依照他的真实意愿和真情实感做出,必然会对其人格产生影响。于是,内心冲突产生。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内驱力,虚构成各种“理想化意象”。顺从型的人选择亲近他人,是源于对亲密关系和归属感的渴求。对抗性的人,将世界看成一个“角斗场”,“控制别人”是这类人的基本需求。对于这类人,强权就是真理。疏远型的人,感情麻木,他们对待生活和自己都是“旁观者”的态度,他最大的需求是“绝对的自由”,其自由就是远离群体。这些策略的形成既无法消除冲突,反而让人深陷恐惧、焦虑和绝望,无法真诚投入关系或工作。他会以紧张和敌意看待他人,因内心的失衡,引发神经病症。书中介绍了治愈神经病症的方法。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自然主义作品,小说充盈着丰厚的生态和人文意蕴。迟子建抒写鄂温克族一个小部落的百年风雨,“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她的小说世界里,自然万物都是自由自在的独立个体,拥有生命的尊严。她将鄂温克族人的顽强坚守、苦难与欢欣、文化变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以简练而温情的文字铺陈开来,饱蘸悲悯情感和深沉思索写就的文字点亮一盏找回灵魂的明灯。
“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这是《额尔古纳河右岸》里的一段话,令人思索。生命的来路与归途是如此明确,那人类的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路,该如何选择?
一定要有精神的力量在。生命是精神的舞蹈,内心的精神世界要步步夯实,筑城建邦。对一个孩子最好的培养就是让他一步步构建精神的家园,对一个成人更如此,因为心灵的根基驻扎在哪,人生的境界就在哪。
一定要有独处的力量在。“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独处。学习深入内心的有意义的独处,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修行。
一定要有反思的力量在。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你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构成修行中的因果,帮助你完善和成长自己。“人生就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于苦难中回味甘甜,于泪光中瞥见更美的笑容。”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复盘、总结、放下,接受自己的有限和不完美,才能成就更真实的自己,拥有真实生命情感和能量的自己。
作者:陈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