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也称《昔氏贤文》,最早见于汤显祖名剧《牡丹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不断修订补充,名曰《增广昔时贤文》,简称《增广贤文》。《增广贤文》原文基本两句一对,句式结构没有整齐划一,内容五花八门且常常交叉重复,尽管的确都是典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的反映,但也有不方便蒙童诵习处,所以不断出现各种改编本。近时读清代周希陶的《重订增广贤文》,觉其在《增广贤文》改订诸本中堪为至佳。
据该本自序及何荣爵补序,虽对改编者周氏的相关情况不甚了解,但并不影响读者了解和推断《增广贤文》系列读本的基本情况。《增广贤文》乃集句性文体,从内容来源看形如大杂烩,作为各种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的集结,其内容编排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的,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杂乱无章。该书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和人生,似乎是以“性恶论”为认知前提。《增广贤文》中高度概括但仿佛堆砌陈列的绝大多数句子,背后的思想观念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儒、释、道经典,内容大致包括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宿命因果、处世方式、价值取向等。因为这些观点来源多维兼极庞杂,才使之在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的同时,也赢得颇为广泛的读者群体。
《增广贤文》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主要缘由在于,蒙童开蒙启智的内容,除通俗化或初级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知识体系之外,也可以包含世俗的处世经验和人生智慧。《增广贤文》中宣扬的许多传统道德训诫,如敬老尊师、兄弟友爱、夫妇和顺、勤劳质朴等,都是人们所认同的。《增广贤文》中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总结,用以启迪和警示后人。书中既有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如“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又流露出避祸厌世的消极思想,如“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又掺杂着封建迷信和宿命论等观点,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中有可取之处,也有应当抛弃的糟粕。但这些话语,是历经世事沧桑者对初涉人生旅途者的心曲荟萃。因此篇首“昔日贤文,诲汝諄諄。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是能引起很多读者共鸣的。
周希陶《重订增广贤文》,通过删除冗繁芜杂,补苴雅俗精华,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将全书重新编排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得改本更便于诵读。改本行文条理明显增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及其阐释得以进一步拓展,从而为《增广贤文》成为流行读本奠定坚实基础。
《重订增广贤文》其中很多格言警句在今天依然有着很积极正面的警示意义,如规劝人们切勿心生贪念,“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可以说,《重订增广贤文》是编者对他心目中的趋善人性和理想社会的一种呼唤,对于后世的读者而言,善于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诵其句品其味,进而悟其理正己身,也可以使我们与古人神交互勉,从而通古达今。
作者:谢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