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2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奖在北京揭晓,北流作家梁小平《父亲的战马》荣获“十佳散文奖”榜首。这篇怀念故人、故事、故乡的亲情散文,短小精悍、意蕴丰厚,初发于2019年12月23日的《玉林日报》“万花楼”副刊。作品甫一发表,就广受关注,后被《广西人大》杂志转载,又被《散文选刊》2022年第1期“生活随笔”版块在首篇的位置选发。而今,能获此殊荣,自有其写作艺术高妙之处。该作品在看似不经意间着笔,却富有引申含义;看似寻常的叙事过渡,却营构了一个立体的文学时空,为“父亲的战马”提供了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空间。
从行文上而论,我国经典名著《左传》被誉为“万世古文之祖”。其叙事内敛,于朴素中求得丰富的回味,是对叙事艺术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桐城派古文家追求的“雅洁”之美。而梁小平在散文《父亲的战马》里,深情追忆“父亲”和“战马”以及他和家乡、“我”的点滴往事,同样追求叙事艺术的“雅洁”之美。
就《父亲的战马》而言,如果以第一人称就事叙事,也就难免简略无味。为此,作品通过“九伯公讲故事”的形式,串联起父亲的战马是一匹“大有来头”且“是见过大世面的马”。由此说开去,在时代的背景下,往复回环,往事与现在、父亲与战马、父亲与家族等,交织在一起,进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叙事文本结构。有了这样一个“立体结构”,也便打破了单线条的平铺直叙,使得所叙之事变得过渡有序、灵活有趣、生动有味,文章整体变得饱满而圆润。宛若一栋建筑体,框架结构形式非常重要——有了一个安全、美观、实用的结构形式,再分割、建构、装饰每一个单元的独特空间,单元之间彼此顾盼、承接而成一个更大的整体,乃至移步换景,营造出一个意蕴丰富的“建筑体”。
正是在这样的立体结构形式下,《父亲的战马》借鉴了小说的叙事艺术及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技巧,致使行文内敛而有味。作品开篇,便绘就了一幅河村河上的清晨“饮马图”。“一匹枣红色的马饮水河边,时而昂首长啸,时而拂打着尾巴,神态自若、悠闲。马背上一个黝黑而壮实的青年,着一身黄色军装,腰间束着皮带,别着手枪,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引起岸上一大帮从没见过马为何物的小伙子们的欢呼。”紧接着,“‘那是你爸。’九伯公从那杆长得令人费解的烟筒里抽了一口烟,缓缓地吐了出来……”画面感很强,父亲的形象、战马的形象、九伯公的形象都出来了,就此拉开了文章的序幕。随意,自然,质朴,生动。语言朴实而不乏内在张力,内容简洁而蕴含丰富信息。在时空交错的回旋里,父亲、战马、家族的故事缓缓展开。在许多往事的细枝末节中,作者取舍有度、详略得当,突出了“父亲”和“战马”;状物、叙事、抒情、感思,有机糅合,立“马”之物象,以抒“我”之情意、尽“父”之大义,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彰显时代精神和父亲的家国情怀。
作品的结尾部分,一句“九伯公讲故事告一段落,聚在社头榕树根下的人们也渐渐散去”,自然地呼应了开头。而接下来的“后山田螺岭呈现得越发的郁郁葱葱,岭脚下,金灿灿的稻谷蔚为壮观”,使读者看到时代的美好变化。“这是那个火红年代特有的天真烂漫,很纯、很简单、很快乐!”至此,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了对个体与时代、物质与精神、人生价值与社会际遇的辩证思考。
林纾先生是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他在评点《左传·管仲斥郑子华》之佳妙时说:“看其闲闲着笔,为佳文之引子;又闲闲着笔,作佳文之收场。从平淡无奇中看出,方妙。”而《父亲的战马》所架构起的“战马驰骋的立体空间”,则营造了如此妙境。
作者:夕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