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仡佬族诗人郭金世的诗集《青㭎树》,能强烈地感受到诗集散发和萦绕着非比寻常的深切而令人沉勉的情感魅力。
《青㭎树》共收入诗人160首诗作,而“写给父亲”是诗集唯一的题旨。他说:我把这组诗歌当成一种记录,记录我曾经的所有美好与困惑;我也把这组诗歌当成一种记录的还原,还原我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爱;我还把这组诗歌当成缅怀,缅怀一个在我心中永存的山里人,其中还蕴含父亲的坚强与责任。
于是,我们看到,“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了七十五个年头/脚掌锈满泥土的芬芳,像苞谷吐出的花蕾/穿越丛林,你一生都在苞谷地里行走/丈量季节成熟的尺寸,没有歇脚的时候”(《播种苞谷》)。这是诗人笔下的父亲,也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生勤勉的农人形象。“锈满泥土”的“脚掌”是他承星履草,胼手胝足的日常,“丈量季节成熟的尺寸”,是他终其一生的愿望与享受;我们还看到,你“生命奔波从未停止,即使收获没有多少/如果愿意,生活依然美好如初/老烟叶,苞谷酒,布谷鸟的酒歌应有尽有”,(《匍匐在干裂的墙壁上》),就如同“你曾经说过,活着就要坚强/像你果敢而悄然地消逝/在太阳河畔耸立着/一棵挺拔的青㭎树”(《思念依然在青㭎树上如雪花般绽放》)。这又岂止是一个农人的形象?一如仡佬族人所尊崇的“祖宗树”——青㭎树,坚韧、隐忍、达观、伟岸,父亲以他勤勉的一生,昭示了他作为其中一分子的仡佬族人应有的模样,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所以,只要想起你,我就年轻了许多/虽然那棵青㭎树倒下了,我永远是你的儿子/……因为想你的缘故,月光穿透雪花,透明无比/原本以为无聊的事情,包括冬天的无奈/全部压缩在我身体的某一个器官,再次疼痛/但只要有你,我总能找到打开房门的钥匙”(《想你的时候,冬天就坐在身旁》)。
应该说,向已然离去的父亲深情缅怀,某种意义上,追忆父亲的日常,倾诉对父亲的思念,体悟父亲给予的精神力量,通常的表达路径也莫过如此;或者说,这都没有超出“写给父亲”的情感运思模式与范畴。然而,我们注意到,“我这个远离仡佬寨”(《清明回乡祭祀》)的新生代都市人,在由160首诗作结成的“写给父亲”的《青㭎树》中,竟然没有一丝尘世的纷扰、一缕都市的喧嚣。全诗集以“青㭎树”为核心意象,充满了苞谷地、苞谷花、苞谷酒等经典的传统农村意象,放眼望去竟也是太阳河、石头城、九十九堡等泥味十足的乡土景观,还有唢呐、火塘、水烟筒等仡佬族人特有的风物民俗,所有表征现代生活的符号在《青㭎树》都完全退却。——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诗人在刻意“留白”,但是,就“在场”与“缺席”的对位暗示或“抵抗”来看,诗歌则因此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美学张力,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多种可能的想象空间。
身为人子,诗人首先是以一种执着守望质朴和本真的情感方式,通过“你”和“我”即父与子的对话,且看似“没有什么别的法子”的无奈与退让,实则在强化对父亲的敬与念的执着中,传达出了中华民族最悠久也最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一如滋养与荫泽了仡佬寨的“青㭎树”,形塑了“我”,见证了“我”向着美善追求的飞升。父亲辛勤劳作一生,却“很欣慰,满脸沟壑/都烙上你生活的印迹,种下成片成片苞谷/在春天孕育秋天的喜悦,等候/子孙收获,宽大的酒碗装满你的醉意。”(《酒碗装满你的醉意》);“我”“作为后来者/无论身处何处,也要随着三月的春风/点染寨子的绿荫,洗刷一次祖先悬挂/房樑上的衣衫,皱起时光的水烟筒/与祖先坐同桌品尝陈年的记忆。”(《三月,与祖先品尝盛宴》)所谓舐犊之情与反哺之义,在这里,诗人对父爱的刻肌刻骨感受与身为人子之大道都做出了贴切入微的生动诠释,当然也是耸立在仡佬寨高山之巅的青㭎树,给诗人所筑就的生命底色。
是的,“不是所有时间故事都如童话/只是一直在努力寻觅/执着地追逐山水田园风光/寻找安身立命的位置/栖息自己灵魂的缺憾”。(《三月,轮回的故事》)我们看到,诗人在不断回望乡村的心路历程中是充满着矛盾和复杂的感情的。已经逃离的仡佬寨,转而竟如此令人无比眷恋,让“我这个远离仡佬寨/奔波疲惫的人/一定要回去/哪怕只是短短一夜。”然而,我们还是在族人因为祭祀祖先,“寨子像炸开了锅的油水/忙碌地翻滚/祭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清明回乡祭祀》)的喧闹中,在对父亲“被一群鸡鸭牛羊围得团团转,腊肉挂满火坑/这一切让你酒意甚浓”的回想中(《忆当年》),更在独处的冬夜,“我在想,面对面喝酒的机会/已经荡然无存。手握水烟筒/触摸你遗留墙角的烟味”(《发芽的诗歌毫无春之羞涩》)的伤别离中,捕捉到一个充满孤独感的“我”。“说实在的,一切心情难以穷尽/没有什么比此时更加孤独/九十九堡低矮的帽檐/隐藏了一轮忧伤的落日”(《风,折断的魂魄》),“只有你知道,我是最孤独的儿子/像一只透明的蚂蚁,忙碌于城乡之间。”(《孤独的蚂蚁保存瘦小的时光》)……与其说这是诗人软弱的感伤,我更愿意认为,诗人是以一种孤寂的方式显示出顽强的思想力和生命力。
《青㭎树》是诗人写给父亲的,又何尝不是写给诗人自己的。
作者:陆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