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旭,男,湖北丹江口人,现居海口。诗歌散见于《诗刊》《北京文学》《星星诗刊》等七十多家专业报刊,作品入选高考语文试题,入编漓江版、长江文艺版、辽宁版、新华版等年度选本;著有《抬头看见月亮》《地方志》两部。
“我起身开门时/敲门人已经离去/或许根本没人敲门/一颗孤寂的心”(《孤寂》)。诗人在天涯写下这样的句子,一定熟谙了“呈现”和“遮蔽”的艺术。
海德格尔说,诗和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呈现”,使大地进入“无蔽”状态。邹旭早期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作品有意象繁复、追寻理趣的特点,但经过几年的摸索后,他认识到“诗要回到抒情这一基点”,通过特定手段,让诗情画意神游气闲地呈现出来。
不是萤火,而是蟋蟀唱亮夜晚
总是蟋蟀,藏身未知的章节
向我致意,像时间预设的悬念
我蹑手蹑脚走过的岁月,安静
什么也没有发生,除了一只更大的
蟋蟀。它隐忍着草窠间的黑暗,仿佛
黑暗自身的呈现,它唱起来
——比月光还要明亮的谜底
(《蟋蟀》节选)
多么美好的夜晚!诗人由蟋蟀的“藏身”和黑暗的“呈现”,情趣溢出了诗外,读后让人怦然心动。这种有意为之的“藏”和“露”在邹旭的诗中比比皆是。
早在大学时,邹旭已有诗名,收获过好几个诗歌奖。诗人至今“藏在深闺”,我固执地认为这是诗人有意“遮蔽”使然。生活中,他勤奋而敏慧,严肃又不失随和,不投机,不造势,似乎有足够的韧性修炼下去,压根就没考虑过“正果”,这在他早期的游历诗中已见一斑:
我愿远远的落在马蹄的后边
骆驼刺一样,把根扎向大汉的一块碎瓷
作者: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