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某天,我刚办理好出院手续,这次因伤痛较多共住院26天,扎针无数次,想想都后怕,幸运的是遇到好医生,经过其悉心治疗,有的症状好了许多,借此深表感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需要一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这样的心境下,拜读钦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谢凤芹的散文《走向重生》,内心受到震撼,产生强烈的共鸣。
散文《走向重生》洋洋洒洒9000字,扬长避短,发挥小说的故事性,情节的曲折性和纪实文章的真实性等优点,全文如行云流水,充满正能量,充满对故乡之爱,情感真挚,将“走向重生”这一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主题鲜明,构思精妙。文中,作者紧扣主题,通过对故乡、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对诸多人物的描写刻画,精准地表现爱家乡爱家人的情愫。无论是孩提时代开始结下深厚友谊,迄今已有超过40年的发小伍定茹的描写刻画,还是对母校满满的回忆,还有作者的母亲以及六祖父投笔从戎的故事等元素,都显示出作者把握主题,构思精妙的能力。
层次分明,代入感强。一篇接近万字的大散文,倘若下笔之前没有充分做好布局谋篇的话,或许整篇散文会变得零散。笔者通过抽丝剥茧,层层分解,从人写到家乡,再由家乡回归写人,所描写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六祖公的勇敢执着,父亲的坚强温暖,母亲的勤劳善良,发小的热情好客和细心。描绘的故乡更是令人梦牵魂缠,难以忘怀。
历史深沉,文章厚实。作者对几千年以来发生在谢家宗祠的风风雨雨的描写刻画,浓墨重彩,读后令人沉思。并将其作为一条线写入文中,历史的厚实感油然而生。有了这个作为支撑,显得时空交错,纵横驰骋,正如文中所述“历朝历代,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对宗祠都充满了敬畏,因为只有宗祠才能成为活着的人与逝去的人对话的场所,让往生者得到祭祀,让活着的人获得心灵的宁静。”
文笔生动,文字老到。一下笔,便让人觉得凤芹主席有备而来,下笔不凡。“在我的潜意识中,我一直在奔跑,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想起奔跑,便想起我的故乡。”一切自然而然,没有更多的铺垫,也没有更多华丽的词语,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两句朴实无华的文字,一下直击人心,请求你继续往下看。这个或许就是作者的聪慧与机智,具体体现在她对语言的自如运用上。为什么想起故乡?笔锋一转,“故乡2001年开始拆迁,我的直系亲人便先后搬到北海市区定居。自己牵挂的人和事,在方位上已经从宁静的乡村转向喧哗的城市。”“多少年来,我在钦州和北海两个城市中奔跑,维系亲情,照顾年迈的母亲。逃避故乡的理由便越来越多,离故乡便越来越远。”这两句话,不仅扣人心弦,而且像对亲人诉说,娓娓而谈,引人入迷。这些都充分显示凤芹主席灵活自如驾驭语言的能力。
思想深刻,结尾升华。在散文的结尾处,作者用了三句实话作为结尾,“我便想,如果各家公司在谋取利润的同时,兼顾处理好污染问题,那江滨小区便是名副其实的乐园了。明天一早,我就要离开故乡,所幸的是,我故乡的亲人并没有因拆迁而流离失所,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虽然离开了自己熟识的家园,但也重建比原先更好家,走上了重生之路。我默默祈祷,但愿政府负起执政为民的责任,眷顾好这方水土上的人民。”这几句话客观中肯,既有对亲人获重建走上重生之路的喜悦,又有诚恳的请求,让人感动。
当然,瑕不掩瑜,若是说这篇散文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或许是个別文字,还不够凝练,个别用词似乎还可以推敲一下!但总的来说,这篇散文是一篇令人震撼的佳作。
作者:谢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