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英雄》一书,由学者型作家聂茂经历多年,呕心沥血创作而成,它既是一部具有明显个人印记的独创性作品,又昂然贯通近现代与当代,以线性时间统领下的英雄群像书写,生动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大气磅礴的百年征程。这本书是怎样奏响宏大英雄交响乐的?通读全书,我总结有以下三个原因。
浪漫诗歌连通英雄奔涌热血
本书采取多角度、多形式,史实记录与人物自述携手出场等方法镂刻英雄,从而保证了文本始终给读者以直面人物的现场感和动人力量。比方说第一章《梦想》“叶挺:只问此心无愧怍”这一节,就独具匠心地设置了出场、故事、讲述、在场和画外音五个小环节,开头就尽显诗人本色,深情地以诗句吟咏导出“随着一声怒吼,你率领战友们,毅然决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枪,像风暴中的惊雷,在黑沉沉的夜空,抛下一道闪电;/这一枪,如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了泥泞中艰难前行的民族。
在以浪漫感人的诗歌连通读者心绪的同时,实录式的记述、亲人与敌人的追念和忏悔声也接踵而来,从而在双向互证的基础上,立体地构建起了英雄人物不平凡的一生,从根本上避免了普通党史读物和散文集容易出现的枯燥单调写作弊病。更值得称许的是,本书的每一节都以英雄至为感人的原话作标题,如钱壮飞:“此身许党,万死不辞”;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郁达夫:“像个英雄一样回家,否则永远不要归来”。“让英雄人物自己发声”的巧妙运用,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直接感受到英雄身上那滚烫奔涌的热血,为他们在民族复兴史上书写的壮烈之举而泪流。
梦想等十个关键词解读英魂
《大地上的英雄》以“讴歌民族复兴、敬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根本旨归,但如何避免陷入一味的宏大叙事,从而导致读者的心理疲倦,本书作者专门以梦想、求索、执着、初心、热血、信念、大爱、担当、奉献、荣光这十个关键词为章节题目,而事实上,这十个元素既是英雄之所以永垂不朽的品质和人格力量所在,更是我们党和祖国历尽风霜而不倒的伟大魂魄的内核。
中国现代史是充满了血与火的历史,正是叶挺、 赵登禹、钱壮飞、周文雍这一批人披肝沥胆,用血将古老的大地染得通红,为中国的革命斗争事业点燃了最初的火炬;步入和平建设时代,又有钟南山、袁隆平、黄伯云挺身而出,心怀大爱,无私奉献,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更可贵的是,聂茂破除了主旋律创作上常见的“专写建国后一党之鸿业,注重为杰出人物作传”的旧有局限,书写了鲁迅、赵登禹、谢晋元、张自忠和杨惠敏这五名党外人士的感人故事,聂茂将他们统摄于“民族英雄”这一光辉主题之下,体现了“爱国无分党派、忠魂千秋依然”的博大胸怀。
融人物散文与历史纪实于一体
《大地上的英雄》作为融人物散文与历史纪实于一体的非虚构文本,视野并不局限,而是辗转在数理、考古、军工、医疗等多个领域,写出了英雄们虽然领域不同,天赋各异,但同许报国志,共铸复兴魂的一致追求。法国作家米尔有言:“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聂茂以灵动有情的笔墨,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从无到有,从模仿到独立、由简陋到卓越的艰难征程,感人至深。
著名作家王跃文认为这部书是“散文、诗歌、历史、人物心理与精神杂糅兼备,舞台剧、广播剧、微型网剧、朗诵表演等诸多艺术融入其中”,具有独特的品格、独特的结构和独特的魅力。
在《大地上的英雄》后记中,聂茂充分表露了一个学者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我觉得有一份强烈的责任要为呼唤英雄、重塑英雄、讴歌英雄做一点儿什么。”
作者: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