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认识何晨枫刚好34年,早年他怀着记者梦,写豆腐块的新闻报道,后来向文艺小青年靠拢,写豆腐块的心灵鸡汤类的“什么微情”,还拍点照片,算是文艺小青年的标配,再后来,他与我失去了联系。30多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时间,能够化解许多事情,时间,能够令人明白许多道理,时间,也能够积淀下许多东西。有一天,晨枫通过另外一个文友重新联系上我,当他在推杯置盏之际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叠文稿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他积淀下来的东西,是他半生的一颗果实。
二
文集名叫《在浮光里行走》,我总是把“浮光”与“掠影”两个字联系到一起。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成语。人啊,总是在“浮光掠影”中穿行。用一句俗话说,人生就是一列驶向春天的列车,谁都不想驶向严冬吧,因此,人生还是一场无法预知终点的修行。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修行一事,里外两途,即是观察世界,审视自己。哲学上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先贤曾子也强调内省的重要性:“吾曰三省吾身” 。
读完文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文本无处不在的内省,这应该是作者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法。文集共分两部分:散文和诗歌,散文只有25篇,其中还有几篇短小的鸡汤文章“涉世微情”,诗歌的体量则颇大,有130多首,单独编一本诗集也是可以的。
散文排在前面,开篇是《独处的感觉》,从头到尾充满自省精神,其实我认为此文把标题改为《独行的感觉》更加贴切。作者向往郊野的自然风光,新鲜的空气,自由生长的小花小草。“我明白,我的心属于寂静的旷野,很不喜欢束缚和喧嚣”,“远离城市的喧闹,我的情绪也被风吹走,那种美妙放松的感觉是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我赞叹小花小草用这种静寂的方式,悄悄地点亮春天,为生命增加一抹亮色,然后独自绽放,独自凋落。我想,人有时候也需要这种独舞的精神,才能活出自我”,“喜欢一个人随便走走,因为我眼里的每一处风景,耳朵里每一个声音,心里的每一个故事,脚下每走一步的路程,最后都将构成我灵魂的厚度”。这些句子都是从这篇文章中摘录的,是作者的心灵独白。内省,即是审视自己的内心,自己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从中得到某种升华。所以,作者在《一颗闲心写清秋》一文中写道:“是啊,一个人行走惯了,在内心里已然幻化出了另一个自己,时刻陪着自己,与自己说着绵绵情话,一些事情只能自己去做,一些话只能跟自己说,这份孤独的自我对白,尤其显得悲壮而真切,没有虚伪,没有做作,更没有伤害。我深信这应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升华和涅槃,没有人能走进,更不会有人懂得,但我内心的触角从来没有停止对爱,对世间美好的追寻和向往,我的眼睛一直都在凝望着天空的蔚蓝,当飞翔的白鸽掠过头顶,那清脆的哨声划向天宇,不由自主地,我便会心地微笑”。
下面的《与四季一起情深》《登山悟人生》《旧梦从今莫扰人》《梦碎梦圆》《漂泊的感觉》《生活是一杯白开水》等篇章,均有内省的味道。
假如上述篇章是作者内心的自省,那么,《余荫山房赏对联》《莲花山揽胜》《品味沙湾古镇》则可归为“文化的内省”。尤其是赏对联一文。余荫山房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东莞可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为岭南园林艺术的代表。其设计理念、建筑、植物、山水,均有深厚的积淀。我曾经参观过,只不过没写下片言只语。作者从山房的对联切入,来状写山房,是个全新的视角。“滴翠山头云青青兮欲雨;飘香湖畔水澹澹兮生烟”,是在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受到启发,而直接移植句子过来的,唐代诗文移到清代,亦属古为今用,倒也贴切自然。文章中,共引用了8副对联。作者说据专家考证,余荫山房有95副对联,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三
至于诗歌,晨枫交到我手中的篇目达130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他给我时,诗歌并不分辑,不知道最后在出版社定稿时有否改变。根据诗歌内容分成三四辑,条理分明一点,读起来不吃力,阅读心理学上,也不容易疲劳而产生厌倦情绪。好像学生一堂课一般设置40-4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就会有生理疲劳。有时候连着听2小时课,精神就会开小差,再也难以高度集中。
尽管是一路读下来,对他诗歌的特点也不难总结,内容上,情诗居多(“故乡短笛”这部分基本上是写乡愁);风格上,甜美,有台湾席慕蓉诗歌的影子(如《蘸着西风秋水入画》《孟冬的月光》《听雨》等作品);手法上,传统。除了情诗,他写秋天秋韵收获的内容不少,我粗略统计一下,接近20首。那么,这本集子的几十首情诗写得怎么样呢?或者说,诗人的爱情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我读来读去,想到了一首歌的名字——旧欢似梦。好像总是倾慕、爱恋、相思、失落、错过、孤独、压抑、伤感……读者把如下诗歌《逃不出温柔的梦乡》《一棵树的独白》《时间和阳光没被岁月风化》《夜,是一首诗》《夏夜之梦》《告别青春的回忆》《月圆之夜》找来读读,看是否如此。“我将把生命铺成底稿/把夜研磨成墨/把风卷曲成豪/想要拓印你的美,心绪涨落/依旧写不出,旧时深情的诗句/借一窗月光,谱一曲高歌/跌跌撞撞中,舞会已散场”,《一棵树的独白》是诗人的内心独白,它既是爱情宣言,也是爱情的失落。这些情诗我也读成诗人内心的自省。还有一首《暮夜随感》也写得深刻,从头到尾都在自省。当然,也不排除诗人大大的狡猾,“为赋新词强说愁”,诗歌创作毕竟不能等同于与现实生活。
晨枫的一些短诗也写得很好,如《这片海》《云与海》《雨中的向日葵》。令我眼前一亮的还有《西湖抒怀》《西施》《王昭君》三首诗,少有的力量之作,写出了一定的历史深度。两位沉鱼落雁美人的沧桑命运和家国情怀搅拌在一起,柔弱的外表之下,是一颗坚强的报国之心。晨枫之诗还有个显著特点,结尾画龙点睛且富有韵味。如《晚霞》“大多的云都是向宽处飞行的/执意往高处升腾的/少见了/向上,只能靠自己/风帮不了忙”。《夏色漫过沙湾古镇》“在八百余年的两端/一端是清冷的白月光/一端是霞晖璀璨/落墨情长的点点滴滴里/是谁在心上百转千回/恰好你在,我也在”。《鉴江落日》“光阴的路上,请放慢脚步吧/静心而居,清心而行/踽踽而行路过五月的花园/ 拥抱五月的阳光,且盈一笑/我忘了矜持”。
四
写诗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有时候也胡诌八扯几句。但是写情诗应该是年轻人的专利吧。晨枫的作品末尾没署创作日期,这可不是个好习惯,研究者只好“瞎子摸象”,我看前后作品时间跨度应该不短。一直以来,他以孤独的行者身份游走于都市与乡村之间,因为需照顾不愿进城的父母,造成与居住在广州的妻儿聚少离多,因而寄情文字直抒胸臆,以弥补心中愧疚于一二。相比于老人写情诗的尴尬,我更加佩服他的痴情和勇气。他不是痴情于哪个女生,而是痴情于文艺女神缪斯。只有一直对文学孜孜不倦地追求,初心不改,方能结出硕果!在此,我借用晨枫《后记》中的两行诗收束此文:“前景,一片美好/万物与我们一起深情”。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陈通 作者为《湛江晚报》原总编辑,湛江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