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文化研究会会长倪群先生打我手机,说让我给陈祁龙即将出版的诗歌散文集《风中的痕迹》写个序。我连忙推辞说写不了。虽然自己闲时读点书写点文字,但我哪里能给他人写序啊。倪群先生说:“你行,就你写。而且陈祁龙特地说想请你写的。”随后,将《风中的痕迹》电子稿发给我,我左右为难。但面对倪会长的“交代”,还有近几年断断续续读到陈祁龙一些文章的感觉,心想:不如就借此机会把对他的感觉写一写,于是同意下来,作不作为“序”并不重要。在当下人们内心普遍浮躁的时候,我以为静下心来读一读陈祁龙,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是有必要的。
《风中的痕迹》这本集子收录了陈祁龙散文、现代诗、古体诗一百余篇(首)。当我将他的这些文字打印出来一篇一篇读完,再联想这些文字出自一位重度脑瘫患者之手,首先,不由得心生敬佩和感动。
我敬佩他身残志坚始终怀有梦想。陈祁龙1988年出生时,母亲难产缺氧导致其重度脑瘫。如今34岁的他,除了头部可以转动半圈外,身体其他运动部位基本都失灵。这些文字是其靠着左手两根手指艰难地用电脑五笔一个一个敲出来的。可以想象,单就完成文字的输入就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他不是奇才,也不是怪才,不是天生就会电脑五笔,天生就会读书写字,天生就能写文章、会写文章。从没去过一次学校上过一天学的他,幸运的是在生命里遇到一群爱着他的人给予了他无私、精心、博大的爱。他在生母的悉心教育下学会了认字,在继母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了用左手拿笔写字,在父亲的长久陪伴下学会了阅读,在三姑妈手把手指导下学会了用电脑五笔打字,还在王曾正、李开强、王新政、淑凌、程志明、蝾螈、潘媛、桂秀红……等等好心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让一篇篇习作变成了报刊上的铅字。这些都源于陈祁龙心中有梦,而且是美丽的“文学梦”。他在《了却心中夙愿》一文开篇就写道:“人人都有梦想,人人都需要有梦想,人人也都应该有梦想。梦想不分贫富贵贱,不分身体健康残缺,是人人心中都有之,并尽己之力去追求的美好憧憬,美好愿望。于我而言,将自己所写的一些文稿变成铅字,汇编成集是此生最大的梦想。”苦心人,天不负。这个美好的梦想即将实现。我为此而激动,为他而高兴。苦难把他安于一隅,让他无法行走,但却给了他高贵的灵魂,让他借助文字静静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他凭借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自由飞翔。我想陈祁龙正是因为从自身的局限中走了出来,才写出这么淡定美好的文字。如果人生太难,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困惑,我想,不妨读一读陈祁龙,或许你会从他的人生里找到和生活和自己和解的答案。
我敬佩他书写真善美始终怀有感恩之情。世界上写文字的人很多,从作家发表作品到普通人发朋友圈,朴素的、华丽的、含蓄的、直白的、节制的、泛滥的等等,有的文字读了让人心冷,有的文字读了让人暖心。我以为好的文字是真诚素朴的,是贴心暖心的,是知苦不言苦,留有温情通达的。这样的文字,即便是普通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都是美的。我以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不仅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而且要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难得的是在陈祁龙的文章里多处看到了这种细节描写的魅力。
《等待》一文虽短,但我却从“‘又听见您在院子里发动摩托车的声音’‘昨晚,疼痛又一次来袭,一定比以往更痛,否则,您不会轻易上医院’‘一样的咀嚼,一样的嚼动,不知为何,嘴里的玉米却没有任何味道’‘手术室外本该有我的身影,病床左右本该有我的侍奉。什么都无法给您!什么都无法为您!僵硬的身躯只在祈祷,在等待,祈祷您早日康复,等待您平安归来!’”这些文字里读到陈祁龙内心那一颗无法用行动表达感恩的心。但想,父亲看见儿子这般“等待”,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莫名的乡愁》里有一段对“旧时光”的描写,“二十年的岁月,春夏秋冬,日暮晨昏,目睹过乡亲初春三月采茶插秧播撒下希望的繁忙,四月插秧劳作的勤劳,六七月挥汗耕耘的辛苦,八九月收获的喜悦;透过窗口,看到过袅袅炊烟的升起;隔着墙壁,听到过放学孩童的嬉闹声;她曾伴我度过孤独,曾伴我度过寂寞,曾倾听我的忧伤,曾分享我的快乐。”陈祁龙最初的二十年就在闪里桃源乡下老屋里一个沙发书座上这般孤独寂寞地度过。如今回望这段“旧时光”,他不仅写下《致老家沙发书座》《渐行渐远的“年”》《牵挂》《放不下的牵挂》《留一种味道在心间》等等朴素感人的散文,还写了《沙发上的歌》《你走了》《一样的月光》《心祭》等多首观照普通人命运的诗歌。最后他说:“莫名的乡愁啊,也许不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是对过往岁月一种莫名的惆怅的追思、忆念。”大地上的故乡是一个隐喻,寻找一个点,寄托了过往的一切(难说今后的一切会不会又寄托于此)。往后一个理想而稳定的状态是,心中装着莫名的乡愁,继续安静地书写。
陈祁龙在写散文之余,还写了为数不少的现代诗和古体诗。本集中收录了一些。我感觉他写诗歌比写散文选材相对要开阔些,这与他的经历和阅读有关。早期的《沙发上的歌》为我们呈现了三个画面:沙发像似一座学堂给予他知识的同时又宛如一座牢房禁锢了他的身和心,埋怨与不甘;历经岁月磨练,在和孤独与寂寞对话中慢慢认识自己;最后同命运抗争中与自己达成和解,选择读书和写作塑造另一个自己。三个画面中的陈祁龙是一个涅槃的过程,他在泅渡,在抗争,同时也在努力地歌唱。正如他在诗歌《做个不俗的自我》的最后一节中写道:
身虽禁锢,心永远在路上。
怀揣多姿的梦想,一路饱赏别样的景致。
我要大声地宣告:永做一个不俗的自我!
本集中收录的文章,都是陈祁龙“沙发上的歌”。很多都值得大家细细品读。特别在人生困难的时候,在你不如意的时候,在你还不知道人生幸福底线的时候,我建议你放下手机,读一读陈祁龙。
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