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文友邀请,我曾五次赴湛江,而每一次都给我留下新鲜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湛江重教崇文,“才俊”辈出,老中青作者形成写作群体,各展文学风姿。
我从钟真池近百万字的作品中知晓他的人生旅程和思想情感世界。几番的接触下来,其“才俊形象”在我的眼中渐渐“丰满”。他是一名企业家,又是一位笔耕不辍、痴心不改的文学“老兵”。
忽然有一天,钟真池捧出他费尽心血撰写的诗文请我审看,说是从众多作品中筛选出来的,想集中地在合适的平台展示一下,也算是对自己写作生涯的一次检阅。面对他殷切的期待,我内心十分感动:这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心中那一份对文学的热情依然在燃烧啊。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一半也是被他执着的情怀所打动。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钟真池从小就特别钟情于文学,读高中时曾被抽调到湛江市写作组。高中毕业后去海南农垦“上山下乡”,担任生产建设兵团某团政治处报道组长,后来进入师部写作组,自此与文学的情缘就更为密切。经过五年的农场生活磨砺,他的思想意志与写作能力进一步提升。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一共撰写了上百万字的作品。可以说,文学成了他终其一生的“精神家园”。
他如数家珍地整理和编辑自己的文集,其实也是在梳理自己的人生。他的这部文集主要是由过去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稿遴选而来,选择标准有二,一是“有点文学味道”,二是“值得回忆”。这两条看似简单,实则兼顾了形式和内容。里面含有报告文学、散文及少量抒写心志的诗歌。
报告文学占据文集大半篇幅,这与他大半生投身实业、搏击商海、阅历丰富有关。这部分主要撰写几个叱咤商海的杰出人物。这些纵横南国的商界精英,个个履历不凡。他们大都有一个共性: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沿海经济大潮中的佼佼者,又是中国社会走向繁荣富强的排头兵。
报告文学专辑中的献身事业、立志报国的企业家,他们的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奏响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宏伟乐章。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杰出人物的风采,钟真池每次动笔前都要先去大量阅读有关他们的材料,深入了解他们的过去与现在,利用休假的时间深入到工厂、学校、农村、机关,与他们交流谈心,走访了他们的同事和朋友,到他们所在单位召开座谈会,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尽可能将人物了解得详细透彻。同时还要与被撰写的对象促膝谈心,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的观念、意识和精神世界最闪光的东西进行深入的勘察、捕捉和挖掘,从而力求把他们的精神世界真实地、多角度、全方位地予以勾勒和还原。钟真池的“诗外”功夫没有白费,他所撰写的那一个个杰出人物,都那么血肉丰满,真实可信,感动至深。
到了“散文”这一章节,作者的笔调就显得轻松多了。那些凝重的主旨、恢弘的理念、宽广的场景,都化作小溪般的琴弦似的浅吟低唱,那些“形散神不散”的淡墨描述,让我们在愉悦之中随着作者的情绪而低昂起伏。
钟真池的散文大都以“知青”为题材而展开,这就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看点”。众所周知,“知青”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它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岁月沉积,包含着太多太多社会的内涵,透射着太多太多人性的光影。
“蹉跎岁月任消磨,苦辣酸甜都是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与献身。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 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时代印记”。在钟真池笔下,一个个知青,都是有血有肉的热血青年,他们是用一腔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共同谱写了共和国历史上一曲悲壮的乐章。
他在散文《今生有缘,岁月如歌》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假如橡胶树的年轮也像刻录光盘的波纹那样,它一定能刻录下知青们的那段如歌岁月, 那段与天斗与地斗的历史镜头,还有知青们的隽雅音容,浪漫的爱情故事。浸染于一种浓烈的人文氛围中,在满是伤痛的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中, 体会独特而凄美的人生况味,那该多好啊!”他们彼时的心境,诗人郭小川著名诗篇《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中的诗句,能够表述一二:
请听:战斗和幸福、革命和青春
在这里的生活乐谱中,永远是一样美妙的强音!
请看:欢乐和劳动、收获和耕耘——
在这里的历史图案中,永远是一样富丽的花纹!
请听:燕语和风声、松涛和雷阵
在这里的生活歌曲中,永远是一样地悦耳感人!
请看:寒流和春雨、雪地和花荫
在这里的历史画卷中,永远是一样地醒目动心!
散文《沉淀的激情》,则表露了知青们对那段青春往事的“无悔”:“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种宽容和大度,一种刚毅和坚强,一道亮丽的闪光。他们振振有词地说’青春无悔不是无悔历史对这一代知青人的不公,不是无悔把宝贵的青春年华抛洒在农村广阔的天地,而是无悔自己经历过艰难的知青生活的磨砺和洗礼,使自己的精神、品格、意志、理想得到了沉淀和 升华。这是知青日后做人做事的坚定生活基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无悔”的心态,是历尽沧桑后的成熟,是经受磨砺后的坚韧。他们的记忆中何尝没有苦?他们的心底里何尝没有痛?但他们记取的是“经历过艰难的知青生活的磨砺和洗礼”,是“使自己的精神、品格、意志、理想得到了沉淀和升华”!知青精神是一种开拓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钟真池在用笔为知青“造像”的几十年里, 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把自己心中感受至深,最难忘怀的、最想倾诉和感触的东西,几经沉思,几经研磨,写成文字,让那段难忘的历史,凝固为一篇篇文章,永远留存于人们的记忆里。
像这样用真情和心血打磨出来的散文,几十年来,日积月累,他共写了近百篇,排列开来,足以成为湛江知青历史的珍贵画页了。
看得出来,这部文集,写知青的作品在他的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于情感而言,也是他心头一份沉甸甸的情结。许多知青朋友都称钟真池为“知青作家”,这是有道理的。他曾经当过知青,与广大知青一起经历了这段艰苦岁月,对知青那种艰苦拼搏精神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此,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才撰写出那么多“知青文学”。作为一名知青,虽然如今远离知青年代已有半个世纪了,但无疑,他仍在眷恋着海南那一片热土,他多次重返海南,去寻找知青足迹,用笔记述那段难忘的知青历史,常常在工作之余,撰写知青的过去和知青时期的作品。
文集末尾附有一组诗歌。钟真池自谦地说,写诗歌是外行,只是在生活的旅途上,常常感到有很多东西值得自己去追忆、去揣摩,去怀想,因此“不揣才疏学浅,偶然触景生情”,也写几首。这些诗是他心境的真实流露,或直抒胸臆,或婉转低回,都可以作为解读作者其人其文的一条路径。其中,我很喜欢“芳华岁月永留痕”和“莫问今生有悔否”两句,前一句是对他一生经历的形象概括,后一句则是他对自己一生行事的叩问。“有悔否”是个问句,但我想,他对这一叩问是有着肯定的答案的,那答案一定是“无悔”!
2023年1月1日于北京
刘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