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知名作家、学者许锋出版的新作《南海陈氏机器家族》,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跨越百年历史的佛山陈氏一族,因着“机器”机缘,在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家族历史题材写作难,因它呈现的不仅是家族的兴衰成败,更是对历史某一段或某一个“片段”的补充和侧面表达,实可谓“记一家兴衰,观百年荣枯”。所以,需要作者有着极高的思辨能力和把控能力,于千头万绪中抽丝剥茧,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需要作者站在史实的高度,逆着历史洪流去追溯家族发迹之源、追踪子嗣延续之迹,细窥其陨败,揭示其荣盛。难,太难。而许锋痴迷于此,乃至心驰神往,原因无他,唯热爱与熟悉尔。许锋骨子里深刻着对机器的喜欢,而曾在佛山工作与生活的经历,让他对佛山这个地方充满了熟悉和亲切感。为成此书,许锋不仅查阅大量资料、史实,更是寻宗觅迹找寻陈氏机器家族后人调研、考证,其中辛苦无需赘言,所幸,千淘万漉,终见黄金。
本书36万字的篇幅,呈现了“陈氏机器”缔造者陈澹浦及后人陈濂川、陈桃川、陈拔廷、薛则民等人对一项事业的传承,书写了跨度长达百余年的陈氏机器家族的创业史、变迁史、发展史,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陈氏机器家族”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本书也以陈氏机器家族的变迁为主线,于百年历史洪流的激荡中精确地揭示出“佛山制造”“佛山创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人们常说时势造就英雄,但能被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有点英雄的品质傍身。就像谁能想到以制作铜纽为生计的陈澹浦能开成一家名为“陈联泰号”的小作坊,而这千千万万小铺子中的一个竟然能在“脆弱且卑贱的生命随时可能被侵略者肆意拿去,并很快消逝于岁月的尘埃之中,无人记得”的动荡政局中转型成为陈联泰机器厂。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是每个“陈联泰”人的英雄品质,拥有坚毅的精神和爱国的操守更是均和安机器厂、协同和机器厂赓续的重要原则。在时代的动荡洪流中,陈澹浦、陈濂川、陈桃川、陈拔廷等人,奋力攀爬上岸,又不断被时代巨浪拍打回原地,然后靠着分支传承百年,竟能留下我们今日所见之广州协同和机器旧址以及涅槃重生的广州柴油机厂,不可不谓之奇迹。正如书中所说“一个家族中的某一个人,不经意间入了此行,着了迷,上了道;后来者居上,传承百年,赫赫扬扬;且继续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除却许锋作为一名作家的斐然文采,我感受最多的是他的思辨与质疑。他正如一个要揭秘真相的侦探般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同时提出疑问,再一步步解开谜团,不虚妄、不失真、不盲从,以理性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去和史实较真。如有人言,1907年有人教唆两广总督周馥,“捏造陈澹浦承筑珠江长堤时偷工减料罪名”,许锋认为此是无中生有之谈,因为那时的陈澹浦早已不在人世。通过比对陈子卿外出学习的不同版本,许锋根据各方资料分析得出,陈子卿去的是马江造船厂而不是福建船政学堂,因为陈子卿的入学年龄不符合学堂的要求,且四年时间结束学习也不符合学堂的学制。许锋善用事实资料娓娓道出他的分析结果,绝不“拿来主义”、直接迷信他人所谓的“事实”。对于确实无法找到资料对证的,许锋亦不信口开河,留待日后有了证据再来论证。
大量资料实证和实地调研、细致的分析论证与严谨的文字表达,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资料保存价值,哪怕不能达到长篇巨制的规模,也以其重大的题材、深广的思路和宏阔的气度,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王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