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虚掩》是新华出版社为作家廖静仁新近出版的一套中短篇小说选集。洋洋86万余字,分上、下两卷,每卷43万字。书封上印着这样的文字:著名作家廖静仁由散文家向小说家的华丽转身;由乡土资江向文化资江的深度开掘。
对众多读者而言,认识并熟悉廖静仁是从他的诗歌散文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廖静仁被誉为中国诗坛和散文界的一匹黑马。他先后出版了十六部作品选集,其中《船魂》获第二届百花文艺散文奖,《井湾里,我的乡亲啊》获湖南省第二届青年文学奖,《纤痕》获香港首届中国文学当代作品奖,并有多部作品和篇目被译为英、法等文字向国外推介。
2013年起,廖静仁突然抛下自己得心应手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写起了小说。短短一年多时间,他就陆续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圆满》《铜锣》《残烟》《红了桃花 白了梨花》《资水船歌》等2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而且每篇都独具特色,受到读者欢迎。
随后,他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白驹》。小说以主人公明德少爷等人的回忆为主线,多层次插入大量有关资江两岸风土人情的描写及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当地百姓的生活情景。是一部描写在大环境急剧变化之下小地域所受影响的风土小说。迄今,廖静仁除长篇小说,已陆续发表了《寻找乐正子》《逝者如斯夫》《红梅花儿开》《斯文摆渡》《喊风来》等一百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品与争鸣》选载,短篇小说《门虚掩》获得《海外文摘》选载作品一等奖,并由新华出版社从中精选出86万字汇编成《门虚掩——廖静仁中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出版发行。
廖静仁从小生活在资江岸边。细品他的中短篇小说选集《门虚掩》,基本是以家乡资水流域为创作背景。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依赖河流繁衍生息、生存发展。廖静仁中短篇小说选集《门虚掩》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生动描述了资江两岸人民的命运起伏和社会生活。从作品中,读者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作家精心建构的一个资江人物画廊。其中有技术精湛、身材魁梧、面宽额阔、双目有神的阉割匠,有在压抑中挣扎的基层干部,有由农民脱胎而成县长的黄铜锣,有美丽却身遭不幸的小镇医生,有善良执着的和尚,有残疾的船夫及风韵火辣的寡妇……
在中篇小说《铜锣》中,黄铜锣是资水养育出来的县长,一出生就刻上了资水的历史和姓名。他的父辈祖辈,世代在资江岸边的山村里履行着打更的职责。铜锣与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渊源。他的名字记录着家族的职业和命运,也铭记着母亲的品行和遗嘱。母亲以铜锣为镜梳妆打扮,并教育他要常以铜锣为鉴。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最终雕塑了黄铜锣朴实正直的秉性。
《资水船歌》描写了一个阳光、温暖、酣畅的资水世界。一个靠摆渡过活的桂驼子,从不敢奢望爱情和婚姻,却因救人获得了寡妇王翠娥的爱情。王翠娥的性感、年轻,桂驼子的佝偻、年老,让资江岸边井湾里所有男人都充满羡慕与嫉妒。贫穷得只有一条渡船的桂驼子与王翠娥在无人偷窥的江水里裸泳嬉戏,在渡船上开心地生活。他们以船为床、以天为被,过着简单而幸福的摆渡生活。但在对一条被山洪冲走的货船进行施救中,桂驼子与王翠娥双双被洪水卷走。两个从不被人重视和注意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为集体利益奋不顾身,让资江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女县长陶花红是《红了桃花 白了梨花》中的主人翁。作家把她当作资江岸边的一个普通女人来写。其中有描写陶花红在政治进步上的努力,也写了陶花红对官场语言和套路的老练和熟络,但让读者感受得最多的是陶花红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与井湾里的普通女人一样渴望感情,期待被人征服,她也会像普通女人一样有温存和柔情的时候。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作品中这些带着资水波光的人物,共同托举出一条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河流:资水。
艺术天地是象征的广阔天地。在廖静仁中短篇小说中,题材领域十分宽广,资江两岸的世界他都可以涉足、都可以把握、都可以书写。
有评论家坦言,大陆作家写得最成功且给读者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有两条河。一条是萧红的呼兰河,一条便是廖静仁笔下的资江。这两条河都是支流,呼兰河是松花江的支流,资江则是长江的支流。由此也有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呼兰河的成功在于萧红那种独特的抒情诗式的散文风格,廖静仁笔下的资江,其成功之处恰恰也是得益于抒情诗式的散文笔法。只不过,廖静仁的资江更多了一种坚韧的壮美,写出了一种人生哲学。
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