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史上最出名的人物陆羽,被尊为“茶圣”。“可是,宋朝人却不怎么把他放到眼里。”翻开《宋茶》这本书,我们听听宋朝人如何评价陆羽——北宋大臣蔡襄说:陆羽泡茶的时候,把水烧得咕嘟嘟冒泡,水泡的形状跟蟹眼似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水泡一旦大如蟹眼,那水就老了,就不适合泡茶了……其之所以胆敢瞧不起陆羽,是因为他有幸生在了宋朝。宋朝的国力不一定比唐朝强盛,但宋茶却一定比唐茶讲究得多,甚至比现代的茶都要讲究得多。
此书是李开周以宋代茶道为主题的、具有科普性质的著作。分“瞧,这才是宋茶”“采茶”“做茶”“喝茶”“宋茶的来龙去脉”等部分,就茶在宋朝的品类、程序、背后文化做了解读,以宋朝为主轴,对古今的茶道做了说明对比。宋朝人喝茶,喝的是“点茶”;宋茶真的非常好喝,同时又非常单纯;除了好喝,宋茶的品相也相当可爱……全书文字浅显明晰,诙谐生动,再现了松谷山人吉村、木孔阳精美画作,将离我们远去的一个朝代通过茶叶这个媒介,轻松勾勒出来。
书中说,宋朝只有绿茶。现代制茶工艺有“萎凋”和“发酵”两个环节,宋茶则没有。现今存世的所有涉及制茶工艺的宋朝文献都没有提到萎凋和发酵,相反,像《大观茶论》《苕溪渔隐丛话》等记载宋茶工艺的文献,倒一再强调制作宋茶要“朝采即蒸,即蒸即焙”,“使黄经宿,香味俱失”,意思是当天采摘、当天杀青、当开烘焙、当天包装,一天之内就要把新鲜茶叶变成可以出厂的成品茶,如果等到第二天才做成,就会损失一部分茶香。由此可知最后出炉的成品茶只能是绿茶。
宋茶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跟现代茶有很大区别,对采茶的要求很高。如制造贡茶的茶叶必须是顶芽未开的嫩叶,茶工们将其分成“小芽”“中芽”“紫芽”三个级别。小芽堪称特级茶叶。可宋朝人精益求精,匠心独具,在特级茶叶之上又“发明”出一种更加高级的制茶原料:水芽。《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线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
宋朝人喝茶的方式很奇妙。他们从不洗茶,第一泡茶不倒掉,端茶碗就喝;当时喝茶的容器不是茶杯,而是茶盏,茶碗有碗托,却没有碗盖,所以宋朝不流行盖碗茶;有些技艺高超的宋朝男士,可以在茶汤上画出画来,写出字来,犹如现代咖啡馆里那些拿铁咖啡或抹茶上绘制精美图案的拉花师。在宋朝,这门技艺被称为“茶百戏”,又被称为“分茶”。宋初大臣陶榖在《清异录》中写道:“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细如画,但须臾即散灰,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茶好喝,喝好茶。宋朝人不喜欢茶的苦涩味,他们追求“甘、香、厚、滑”,即兼具清甜、清香、醇厚、细滑这四种口味的茶汤。绿茶的制作,就需要尚未开面的嫩芽做原料,所以采摘宋茶的最佳时机自然在于农历二三月份。南宋王观国《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还有哪个季节的茶能满足宋朝人如此高大上的偏好呢?当然是谷雨之前了:谷雨之前采宋茶。
甘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