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兴致阅读《赵树理传》这本书,不仅仅是探索这位山西著名作家与我们所处时代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他的很多作品,像《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穿越了历史的时空,依旧质朴得如黄土高原上的庄稼,像生生不息的民谣,饱经岁月的洗礼与风雨的磨砺,它们所散发出来的文艺光辉和人性光芒,还会触动内心的柔软之痛,会不断启迪我们一起去探究父辈们所经历的“刀耕火种”的年代以及“浴血奋战”的风云。
最朴素的泥土,往往孕育着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个天才的文学爱好者,如果一味闭门造车,不去体验接地气的火热生活,那么他的作品也许会因为一时澎湃的激情、奇特的想象、奇妙的构思轰动一时,让人称羡,但却难以接受时代的检阅、岁月的考证,最终只能如同寂寥的花朵枯萎在某个街角。赵树理,出生在山西一个偏远的山村,北伐战争蔓延至近代的历史烟云中,他的命运起伏跌宕,历尽人间悲欢离合,阅尽人世阴晴冷暖,但他的信念始终不变:在农民中生活,在农村中体验,“大众化”追求——让普通的老百姓都能读懂他的书。郭沫若读了他的小说《李家庄变迁》后,兴奋地说道,“这是一棵在原野里成长起来的大树。它根扎得很深,抽长得那样条畅,吐纳着大气和养料,那么不动声色地自然自在。”如此中肯而又溢美的评价,明朗地点出了赵树理的作品风格与做人品行。
赵树理说过,“我搞通俗文艺,还没有想过伟大不伟大,我只是想用群众的语言,写出群众的生活,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受到教育……”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以史诗般的画面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在“励志”剧目排行中再创新高,作为原著的作者路遥,甘为农民鼓与呼,呕心沥血地在一线创作,生命的最后一息,还不忘紧握黄土地上的一根草茎……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什么地位,赵树理永远是一副农民的打扮。书中借记者的眼光写道:“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一个从流俗眼光看来的十足的乡巴佬。要不是有人介绍,即使你已经知道这个多产的作家就住在这屋子里,你也不会想到这个农民是一个应该穿制服的‘公家人’,更不会想到他就是这位作家自己。”他将自己融入老百姓火热的丰富的生活,和群众一起编戏写剧本,和农民一起种菜扬场,倾听呼声,发掘素材:他如此的谦和简朴,如此的多才多艺……每一次的革命风云都是酣畅淋漓的雨,让他的创作之根一次次地向大地深处延伸。
赵树理始终坚守心中的信念,他说,“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昨晚睡不着,忽然想到了农民锄庄稼,原本是要锄草保苗的,有些不高明的把式,也难免会把好苗给锄掉了……”这就是一个本真的农民作家,耿直刚正,“土色土香”,用一支灵活的笔,让身边的“英雄人物”“先进典型”复活在历史的史册之中。
而今,听到母亲说父亲是“常有理”,父亲说她是个“惹不起”时,我会默默一笑。孩子们阅读乡土教材《老杨同志》一文时,我会洗耳恭听……有种感觉,他还生活在我们中间,或者扎根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之中。
赵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