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空,苍绿的森林,金黄的田野,“风从故乡来”几个洁白的字从蓝天上飘逸而出,这个封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似一股清新的风拂面而来。
捧着九夕的这本新著,我甚是佩服她的那份执着。三年前,她曾对我说,要写一本关于乡村的书。文联、作协组织了很多采风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生的变化。因此,她想用几年时间,深入一些乡村,好好写写这些乡村的人和这些乡村的变化以及这些乡村的风俗文化。“不会是心血来潮吧?”我心想,遂半信半疑地说:“想法很好,也很有意义,只是你能坚持下去吗?”她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坚持下去。”
九夕的工作单位是襄阳文学院。每年,她得完成上级交给襄阳文学院的任务,下乡的时间基本都是挤出来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她劲头十足。有时,她自己开着车,一个人前去;有时,约上一两个朋友,结伴而行。其间,风吹日晒,坎坷辛苦自是难以避免。一次,她只顾专注地观察养马专业户的马,谁知竟被马不知轻重地“亲”了一口,让她的皮肤青紫了几个月。一天雨后,车到山顶,却直打滑,吓得她大汗淋漓,脸都白了。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她继续采访的决心。九夕做事,就是有一股倔劲。三年来,她跑了50多个村庄,往返上百次,最终写出《风从故乡来》这本书。
《风从故乡来》有别于传统的乡愁叙事。九夕不局限于对乡村固有的风物、人物、事物进行怀念、追思,而是把目光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浓墨重彩地歌颂这一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风从故乡来》共分三辑,第一辑“乡村风景”,第二辑“乡村文化”,第三辑“乡村振兴”,40多篇文章如40多部独幕剧,全方位展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
“乡村风景”重点写美丽乡村的美丽风景。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农村加大了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力度。不管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鸟兽更多了,乡村更美了。风风雨雨九龙观、诗与远方九路寨、风月静好麻城河、河水环抱莺河村、绿水青山龙滩村、百年古居冯家湾、玫瑰花海谢湾村、樱花谷老君山……九夕笔下的乡村,一个比一个美丽。遗存着百年旧居的古村落,经过保护和修缮,愈发显得古朴厚重,有的已经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原本被视为穷山恶水的荒僻之地,如今被开发出来,展示出丽山秀水的风姿,吸引大批游人前来游玩。过去,只有城里人才会种花种草,逛公园、跳广场舞。现在,乡村公园、乡村广场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逊色。逛公园、跳广场舞成了乡村人日常休闲的方式。比自然风光更加宝贵的是人们观念的进步。过去,农民只知道种粮糊口。现在,农民种桃树、种梨树、种樱桃树、种玫瑰,把田地种成了“画”,田野变成了大“画布”,农民变成了大“画家”。《乡村牧马人》一文中的养马老汉,世世代代只会养牛,如今学会了养马。他知道,马不但能干牛的活,还可以干牛干不了的活,给游客当坐骑,和游客合照,一举多得。我指着书中开篇的一幅照片,对九夕说:“你牵着白马在梨花丛中穿行的照片,是你所有照片中最成功的一张。”九夕笑言:“那是因为这里太美,我沾了美丽乡村的光。”
九夕写美丽乡村,没有忘记乡村文化。她告诉我,风景是美丽乡村的形,文化是美丽乡村的魂。既有美丽风景,又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才真正称得上是美丽乡村。九夕用她的笔告诉我们,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没有弱化传统文化,反而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九夕在她的书中写了大越调和皮影,写了荆山玉和玉文化,写了乡村领舞者和乡村歌手,写了乡村油坊和中医……乡村文化,是乡村人的精神寄托,在艰难岁月给人以心灵慰藉,在劳苦重负下给人以情绪释放,在和贫困作斗争中给人以希望的火光和支撑的力量。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这些乡村文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皮影工作室和文化室建立起来了,皮影艺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课堂讲学,大越调作为非遗剧种重新登上了舞台……
九夕写乡村风景、乡村文化,更着重写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奋斗的人。九夕在她的书中,给我们展示了一组具有现代意识、敢于同贫穷作斗争的新农民群像。他们中,有身先士卒,率领村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党员干部;有回乡创业,带领乡亲把旧村庄建设成花园村的村委会主任;有在荒山野岭播种光明的乡(镇)长;有年轻干练、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村支书……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保康县马桥镇堰垭村原党总支书记宦忠云带领全村村民,用锤打钎撬的手工劳动方式,打出了65条穿山隧道,使封闭千年的村子和外面的世界联通,将村庄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堰垭村村民说得好:“幸福不会从天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涌现出了许多让人敬佩的人,演绎出了数不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为当今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希望有更多的作家迈开双脚深入生活,写出更多更好关于乡村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