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著名诗评家杨四平教授在2022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刊发的《新乡土诗的新风景与可能性》一文,感到他对中国新时代新乡土诗提出了新的见解与思考,他以谢宜兴、王单单、唐德亮、王太贵、赵之逵等知名诗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诗歌为典型例子,阐述“那些脱贫攻坚的参与者,那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都是诗歌的关注对象”,并认为唐德亮以较多的精力关注乡村振兴,其组诗《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明星村官是这样炼成的》《致富伞》等诗歌敏锐地把准了新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蝶变,彰显岀新时代新乡土诗歌写作的新动向、新风景和新成绩。
传承着一千多年的乡土文脉,在寻觅乡土诗歌情感的新表达。乡村振兴题材诗歌是乡土诗歌在新时代的新延续与新的表达。唐德亮的乡村振兴诗歌是这种情感与诗意表达上聚拢起精神与物质双轮驱动的可喜现象,既塑“形”,也铸“魂",并在这“形”与“魂”上做到有机的融合。唐德亮在“乡村振兴”这部“迷人史诗"中书写了属于他也属于岭南的美丽、动人又炫目的新乡土寓言。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主题。唐德亮的诗歌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其发表于《光明日报》2022年3月11日的组诗《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之《美丽特色村》为例:“疑心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青蛙在墙上敲响蛙鼓/美丽的红狐在雪地上划一道/红色的光焰 蘑菇撑着大伞小伞/羊,狼,熊,与猴子在丛林嬉戏/瀑布如一挂白帘,只是不闻/撞击悬崖的雄壮瀑声/绿湖装一朵朵游走的白棉/两列青峰在水中沉浮/荷叶田田,白鹭扇一圈圈微澜/村边的大片薰衣草舒展如锦情怀/田野的油菜花被太阳涂成金/吸引一群群游客/站在它们中间/留下金色的永恒记忆/之后纷纷将美的笑靥与瞬间/发给亲友与未来”。这座“美丽特色村”把贯穿全诗的乡土寓言生成为一个亦真亦幻的美丽的“童话世界”之中,令人神往。其诗质肌理由强到弱,由显变隐,并隐喻出“金色的永恒记忆”。乡土主题由时间的本质抵达诗人已娴熟运用的由“思”到“诗”的乡土经验和形象思维过程,直到“纷纷将美的笑靥与瞬间/发给亲友与未来……”从虚的一面看,“美丽的红狐”在诗中与“红色的光焰”形成密不可分的至关重要意象,又在这些意象的“弱”与“强”, “隐与显”的变化中渐渐升起一种哲学沉思。诗人动用了多种艺术感知的“镜象”,书写出“如锦情怀/田野的油菜花被太阳涂成金”。诗歌直接切入乡土诗学的特征,将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多彩诗意化,将“美的笑靥与瞬间/发给亲友与未来”,预示着新农村的物质与精神的丰收。
再看《中国乡村,振兴的时刻》组诗之《茶联村》:“茶联坐在云端。云海是它的故乡/十一月的瑶山不见茶花/只见累累的油茶果 咧嘴龇牙/无声地爆笑。油油绿茶/漫山清香 山风强劲。阳光慵懒。鹰隼出没/文化室昂立寨门。出入者皆沾几缕/文化的芬芳/新矗水泥楼蹲在闪烁的光影里/常瑞山庄,云上瑶家,休闲民宿/文化广场,特色村寨,森林康氧吧……/新观念催生新瑶寨。新名片/刷亮新瑶山。古老的八音/与粗犷小长鼓 奏响天籁/淹没十一月的寒流/盛装瑶勉 舞动群山/奔跑的歌 融入白云/擦亮鸟翼。/陶冶中/瑶山,正谋划一场新的蝶变”。……”诗人笔下的“茶联村”成了“常瑞山庄,云上瑶家,休闲民宿/文化广场,特色村寨,森林康氧吧……” “盛装瑶勉舞动群山”与“诗声的陶冶”,诗人通过瑶山的蝶变 ,写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文化赋能。《乡村新闻官》这样写道:“他们将乡村的新闻/连同深山田野上长出的传奇/和村民们的心血与祈盼/打包成一条条带泥土味的新闻/穿越厚厚的山门/飞越崇山峻岭、黄河长江/甚至漂洋过海/微信一发,汗水便变成黄金/鼠标一点,囤积的蔬果便长出翅膀……”这些诗句,洋溢着新农村的生活气息,有真实的描绘,有想象,有重构,有深情,有夸张,有哲理的启迪,显出诗人的艺术灵性和浓烈诗情。
杨四平认为唐德亮“善于敏锐捕捉新农村生活细节”是符合诗人的创作实际的。新乡土诗的新路向、乡村振兴新乡土诗的新风景、新表达与实绩的确值得评论界的肯定与关注。
文/三道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