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我家就住在长春市清华路西侧,门前有一株树冠宽大的榆树,大树的树干苍老遒劲,浓密的榆树叶把院门前的柏油马路遮蔽出一大片树荫。沿着这条路往东走,一路上都是枝叶茂盛的树木,有榆树,有柳树,还有梧桐树,道路两侧树木的高枝在空中交织,搭起一条遮天蔽日的林荫道。我常常在这条林荫道上徜徉、漫步,不知不觉地,就会走进同志街上的长春市图书馆。仿佛是一瞬之间,它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扎根进我的心里,那么神奇,那么神秘,那么壮丽。
那时,长春市图书馆前有一间花店,一年四季买花的人、卖花的人在这里交换着美的信息。从花店后门进去,就能够看到一幢典雅的老式建筑,严整的楼壁是青色的,琉璃瓦片是绿色的,弯弯的八角飞檐向空中挑起,在楼栋的门楣上挂着一块木质的牌匾,上面用古雅的行楷书写着“八角书屋”四个字(八角书屋为长春市图书馆开办的精品书店,于2012年关闭,现作为文化展厅使用)。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我知识的源泉地了。“八角书屋”最妙之处在于,在这里总能买到最新上市的大师名著,那些散发着油墨香味、绣着考究的装饰线,还带有一小条压痕的刚刚拆封的新书真是让人着迷、着魔。尤其是在购买之前,可以站在书架前痴痴地看上那么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直到太阳落了,余晖沉了,图书馆的老师们轻声细气地提醒我们:“同学,快闭馆了。”我才会下决心把书包好,付款,带回家里好好过一场读书的瘾。我记得,在这里我曾经买到过非常紧俏的《美的历程》《约翰·克利斯朵夫》《沈从文全集》……在当年能拥有这些书,是多么令人激动和骄傲啊!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同班同学突然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听说八角书屋来了一套新书——《战争与和平》。数量不多,很多人都去抢购啦!”我二话没说,骑上自行车就奔向图书馆,到了门前把自行车一停,就冲进八角书屋,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管理员问道:“老师,有、有、有没有《战争与和平》?我买一套!”图书馆的售书员看着我急切的样子不禁笑了,脸颊上浮现出来一对小巧的酒窝,对我说:“有啊,还有很多套呢!”
那个时候的长春市图书馆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我觉得,这里的建筑物、这里的书架、这里的书、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都散发着知识的气息和文化的芬芳。我看到的一切,仿佛都笼罩着一圈祥瑞的光环,让人既心生敬畏又倍感亲切。我就像一只勤奋的小蜜蜂,在八角书屋和我家之间飞来飞去,将一套套心仪的图书从八角书屋搬运到我家里的书柜,不知疲倦地、兴奋地往自己的精神世界储存着我感兴趣的知识。
大学毕业之后,我偶然发现长春市图书馆悄然变了模样,这里不仅售书、借书,还开辟了宽敞、舒适、安静的阅读大厅,使之变得更为清静、更宜读书了。这对我这个准备考研究生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合适啦!于是,几乎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在17时准时来到阅读大厅,选一个舒适、安静的位置,坐下来开始自习、阅读。阅读大厅里有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和学者,有的人默默地读书,有的人默默地自习,还有的就坐在那里静静地发呆、思考。我在这里通过读书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这个时候,我已经结婚,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等我准备考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女儿也到了读书的年龄,于是我开始带着她到图书馆里一起读书,给她找一些绘本,或者让她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画画。时光就像金色的溪流一样快乐地、无声无息地流淌,等我考上了博士生,女儿上了小学,我们俩就这样相伴着一起继续在图书馆的阅读室里读书、画画。
在图书馆门前有一块清妙之地,春夏时节,这里大片的草坪绿茵茵地展开,铺成一块缓缓起伏的草坡。在草坪上生长着一株山荆子树,这树春天绿芽如云,夏天花开似雪,秋天萧瑟如烟,冬天红果累累。在树下,放着一副长椅,长椅旁是一方石头圆桌。虽然我现在的住处离这里已经很远,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回到长春市图书馆,走到这树下,坐在这长椅上,手里握着一本小书,未必真的读下去,身子松松地倚着栏杆,任凭微风从草间兴起,吹拂过我的头发。从大树上落下的花瓣或者叶子拂在我的肩头、身上,我都不去管,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想着,静静地梦着,静静地享受着人生最大的惬意,忘却一切烦恼。
王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