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长春作家陈晓雷交往多年,他曾在早年的《春风》和后来的《春风文艺》杂志,发表了不少的小说,如《混血铁匠》《等待》等。我那时是刊物的主编,我们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因文而结缘。现在,我已退休十多年了,逐渐淡出了文坛,但我们依然是非常好的朋友,其热情常令我感动。在和晓雷的交往中,使我想起了刘庆邦的一句话:“就我对晓雷的印象而言,我坚持认为,翻滚的激情是晓雷性情中重要的、突出的一重”。激情,是一种感动的感情,强烈的感情,也是一种深刻的感情,其人格内涵依然是“真诚”两字。“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文学史书法史及现实的创作实践中,虽可以举出很多特例,但总体看,这是一个铁律。就晓雷的散文品格而论,“真诚”两字是他主要品格,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散文这个文体需要作家具有特别的真情实感。当然,这不是说别的文学文体不需要真情实感,如小说,因为不同的文体,作家在文本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作家在小说中是幕后的角色,人物和情节是前台的角色。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是按照它自身的轨迹和逻辑前行的。当然,作家的情感和价值体系终归是操纵者,但作家是不能随便拿捏人物的。散文则不同,在散文这个文体中,作家这个角色是从幕后走向前台,要直面读者,因而它需要具有特别的真情实感。
时下的散文创作,以故乡为母题的作品非常多,其中有不少优秀之作,如新疆的刘亮程,陕西的李汉荣等等。陈晓雷的《大地童谣》《缺失苹果的高原》两部书,虽然在谋篇布局和艺术表现上还有不少尚待提高之处,但他的品格和他的清醇之气,不得不让人的眼睛一亮。作家对他的故乡充满难以言说的情感,他常常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着满城灯火,他的“情绪的强度”,带着泪水,带着欢乐,带着苦涩,带着今日向往,飞回了昔日的内蒙古高原,飞回了神奇的大兴安岭……那里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那里的艺术构思,写满森林的绿色,草野的露珠,山泉的甘甜,野杜鹃的啼鸣。作家的童年虽然也如他的大多数同路人一样,在那个年代经历了许多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但他无意展示苦难,不仅因为那里有无比珍贵的回忆,还在于那时那里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构成了他对世界最初的观感和认知,换言之,奠定了他的生命底色。那飘散的炊烟,那暮归的牧歌,那块生长过他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块孕育过他生命的元素和成长的地母,总在他心中有着不可释然的情怀。
《大地童谣》和《缺失苹果的高原》这两部书,还可称道的是语言上的质朴。罗丹说:“艺术上最大的困难和最高的境地,是自然地、朴素地描绘和创作”,托尔斯泰也说过类似的话:“质朴是美的最高境界”。作家陈晓雷的散文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无华,侧重表现了事物的本色和生活的原味之美,其散文作品达到了“似淡而实奇,似癯而实腴”的艺术境界。
鞠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