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用“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王允不太了解。翻阅太原相关史书时才知晓,这位在三国时期设计斩杀董卓的东汉大臣是太原郡祁县人。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祖先世代在州郡府中任职为官,在当地影响很大。他从小追求大节,立志建功立业,经常温习诵读经籍史传,早晚演练骑马射箭。当时的东汉儒学领袖郭泰也是太原人,评价王允“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认为他有辅佐帝王之才。
王允19岁进入官场。当地一个混混仗着是当朝太监的亲戚而横行霸道,王允捕杀了他,为民除害。对于当时极为普遍的地方官僚权钱交易,他十分忿恨,坚决抵制。王允初露锋芒,赢得了州郡官吏和当地百姓的赞赏和钦佩,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被朝廷三公同时征召,以司徒测试成绩最佳担任侍御史。在官场,王允坚持洁身自好,在危乱之中仍然扶助维护王室,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戴。
董卓在进驻洛阳的过程中,迎立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驻洛阳后,董卓废旧立新,毒杀太后,广植党羽,统揽兵权,控制朝廷。从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中,王允敏锐地意识到他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必须除掉。可是,董卓不仅手中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党羽众多,而且本人力大无比、凶残毒辣,如果贸然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于是,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任、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实际上却在暗中筹划,寻找机会给董卓以致命一击。
机会来了。那一年,连续下了两个多月的雨。王允和亲信借登台祭祀乞求上天止雨之机,商议谋杀之事。王允想到利用董卓与他的心腹吕布之间的矛盾,策反吕布,里应外合,除掉董卓。
王允为什么想到了吕布呢?《三国志》载:“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原来,当时任并州刺史的丁原看中了吕布,任命他为主簿。或许是王允与吕布在官场结识,看出吕布有壮士之相,以厚礼相待、结交。
王允选择吕布执行刺杀董卓的计划,除了吕布与董卓的特殊关系外,还因二人有同乡之情。《三国志》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后汉书》载:“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吕布原是现在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人,很可能是随父辈迁居到太原的,算是半个太原人了。
经过接触,吕布对王允十分信任,无话不谈。王允对吕布非常了解,关键时提起了董卓在生气时随手拿起旁边士兵的戟刺向吕布的旧事。老乡设身处地的“着想”点燃了吕布的怒火,想到自己作为堂堂中郎将,现实中只是董卓的侍卫。不久后,在皇帝大病初愈、朝廷百官集合恭祝天子龙体安康之时,吕布派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心腹亲兵,在宫殿侧门潜伏,除掉了董卓。
王允性格刚直,到皇帝新旧交替时,常常缺少温顺柔润的脸色,主持正义,坚守大节,不做权宜之变,因此部下群臣颇有不满。而且,王允对当时董卓留在关中各处十万以上的部下采取了不宽恕的态度,导致了这部分军队的反叛,反攻长安。董卓死后不足三个月,王允被杀。
孙琨